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0章 商社内六略(中)

其行事必然是血腥的,其做派必然是绝情的。

可是当官的都是什么人呀?

那是读书人,是来自各自儒林集团的人。

任何一个皇帝,杀太多读书人,最终都会在被写进史书时,难得好的评价。

肖章不希望赵维桓成为又一个秦始皇,或者又一个汉武帝。

所以在这第四条里,在暗示他应先以防微杜渐,再行褫夺生杀。

赵维桓虽然武勇强于政治,但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

从肖章的行文所表露的言辞中,他看出了肖章的用心所在。

不得罪天下仕林,依然可以温和除掉贪官污吏。

这种方式、这种方法,前人没少想过。

但是像肖章这种想法极易落入实处的,却是前所未见过。

内五略,肖章的大方向,指向了北市榷贸。

信中行文,肖章简明扼要地用十六个字,概括了对外榷贸的核心思想。

哪几个字呢?

以商养国、以贸疲敌。以商强军、以贸乏敌。

以货兴业,以货损敌。以货壮民,以民克敌。

对这十六个字,赵维桓自认,理解或许不能全然明了。

但从字面的意思看,肖章是要通过与各番邦的商业往来,让大梁的国库充盈起来,让大梁的军队强大起来。

在大梁国力、军力强大起来的同时,再让敌人国力疲倦、让敌人军队困乏。

何以赵维桓能够理解到这些呢?

原因其实无非有二。

其一,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想要繁盛。

前提条件是要么有人、要么有地、要么有某种独有,其他国家或族群急需的特产。

大梁的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番邦或是地方太小、或是人口太少。

就算的已做大的东古、西狄、北戎等异族势力,其本身的物产匮乏。

而无论是东古、西狄,还是北戎、西羌。

那些族群的人口上,更是远远不如大梁人口数量大。

人口的生产力的根本,中原的生产力,自然也就强于其他各族。

加之诸如茶叶、盐铁、瓷器、药材、丝绢绸缎等货品,都是各族趋之若鹜、求之不得的物产。

这些物产在中原,凭借现有的人口数量。

再得到肖章诸多奇技相助后,随时可以扩大几倍、几十倍、甚至是上千倍。

物产增加,卖给那些异族的货物自然增加。

卖出去的货物增加,收回来的金银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在大梁这边对外卖货、增加收入的同时。

大梁自身对异族所需的,无非只有战马、玉器、特产三种产品。

大梁是一个整体,异族却是各自为战。

那些大梁所需的物产,分别分散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族群的地盘上。

如此一算便可知,当大梁卖出去货物的数量剧增之后,必然是大梁收回来的钱多、各番邦分回去的钱少。

久而久之,那群异族的势力,必然或金尽银绝、无钱可用。

无钱可用的最终会是什么解决呢?

那就是将那些异族势力,全部打回到原始社会、打回到以物易物的落后时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