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章 兵仙韩信,有何耀眼的战绩

“若是他敢谋反,他必死无葬身之地,再说了,就算他不谋反,也不能让他活着!”

…………

苍穹之上的视频在继续播放。

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谋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的的一次次的胜利而建立的大汉王朝。

他的用兵之神,他的用兵之道,在整个华夏军事界中,也是很难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没有韩信,刘邦得不了天下。

这句话夸张吗?一点都不夸张。

可以说,韩信是刘邦夺得天下的那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

刘邦给了韩信展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韩信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韩信不值得重视,那么张良就不会建议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既然韩信被称之为兵仙。

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义。

暴秦被灭后,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将一千多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大军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

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三人一排,结果多出两名。

接着命令士兵五人一排,结果多出三名。

他又命令士兵七人一排,结果又多出两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道:我军有一千多名勇士,敌人仅仅不足五百。

我们居高临下,占据有利位置,并且我们人多,以众击寡,一定可以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么被韩信一鼓舞,就更相信韩信了。

在韩信的鼓舞下,汉军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

汉军步步进逼,不畏生死,而楚军被汉军的气势所吓倒,顿时乱作一团。

双方交战不久,由于气势上的巨大差距,楚军大败而逃。

韩信神在哪里?

他带领一千多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三人一排,多出两人,站五人一排,多出三人,站七人一排,多出两人。

在战场这种非常混乱的情况下,韩信的头脑还能保持的这么清楚,并且可以马上说出军队所剩的准确的人数,就这个冷静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这就是著名的韩信点兵。

明代著名藏书家、散文家茅坤在其文章中将司马迁、李白、屈原、刘伶、韩信分别称作“文仙”“诗仙”“辞赋仙”“酒仙”“兵仙”。

观其前后文可知,茅坤用一“仙”字来概括某一领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茅坤认为,虽然韩信所著兵法失传,但其战绩却见与史料,其战绩“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故而可称其为“兵仙”。

“兵仙”之名、“古兵家之最”都是茅坤的一家之言,而非世所公认的论断,我们姑且听之。

但韩信在军事上的能力,确乎非同寻常,为了避免关公战秦琼的坏处,我们不纵向对比韩信与白起、李世民等名将的能力,只横向对比韩信与同时代的刘邦、项羽、陈馀、龙且等名将的能力,便知韩信厉不厉害了。

其一,韩信对项羽的战绩,一战即胜。

汉五年,汉王刘邦率众将将霸王项羽围困垓下。

当时,刘邦及诸侯王的兵力数倍于项羽,但仅韩信率军挡在项羽军的正面,柴将军等人率少量兵马在项羽军的两翼,刘邦及刘邦所率的汉军主力全在项羽军的背后。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刘邦有意为之,而是项羽意欲东归,刘邦在项羽军背后追着打,韩信等人奉旨从四面八方赶来,最终对项羽实现了包围,项羽若想东归,只能与正前面的韩信军硬碰硬。

在硬碰硬的战场上,项羽就没怕过谁。

当年在巨鹿,项羽就是靠硬碰硬把秦将王离所率领的秦军全部歼灭的。

当年攻伐齐国,项羽就是靠硬碰硬逼死了齐王田荣。

当年在彭城,项羽就是靠硬碰硬驱赶追杀了“偷塔”成功的汉王刘邦。

垓下之战前,只有汉王刘邦和梁王彭越让项羽头疼不已,因为只有这两个人不愿意跟项羽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