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小镇少年

方才的一切,徐安忍算是见惯不惯了,别说是眼下空荡荡无人早起的大堂,即便是掌柜的正在柜台上一珠一珠敲着算盘,那也是作风不改。

前些年里,徐安忍还亲眼目睹过一次,掌柜的和店小二许是因为工钱的问题,起了争执。

那可真是一个大眼瞪小眼的戏台场景。

一方嘴里一个劲的嘟囔着什么“干你娘的,老子不干了”“惹急了老子,一股脑都给你捅个底朝天”,另一方则是冷眼旁观,直至闹剧收尾,离去之时不仅仅是扫了店小二一眼,连带着徐安忍也是第一次被掌柜的冷冷瞥过。

那种如峰芒在背的感觉,直让徐安忍觉得心里发毛,像是料峭春寒那般煞人,因此也是让他一记就是两年,萦绕心头,久久难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毕竟今日同他一起忙活的不还是那个“大发神威”的店小二不是?

起初刚被吴先生存了荐头送来酒肆时的徐安忍,对于店小二这种颇有些大逆不道的做法,自然是有了自己的疑惑和不解的。

不过这三年相处下来,反倒是习惯了店小二的桀骜,亦或说是掌柜的对他的放任。

拎不清是掌柜的心好,还是掌柜的和店小二有些沾亲带故的徐安忍,自是不敢贸然照猫画虎。

不管掌柜的在场与否,毕竟隔墙有耳这种事自己这几年当着酒肆小厮听到的比比皆是。

更何况先不提会不会丢了这份营生不说,便是折了荐头吴先生的面子也该是比肚子里的空落落,要难受的多些的。

少年之心性,可见一斑。

西牛贺州是道教门徒遍布的部州。家家户户皆是信奉天、地、水三神。

上元佳节又是道门引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下界赐福的日子,所以不管是地主财阀还是贫苦百姓都是把祭祀当作压顶大事。

有些钱财的人家自是盼望着天官消灾切勿定罪,保佑自家这一年的福寿安康。

贫苦些的定然是求着来年庄稼地里的风调雨顺,若是再来一场大雪,迎了个瑞雪兆丰年的兆头便是能高兴的从炕头上跳起来。

至于引得店小二异样的,在徐安忍看来,应该是在祭户一事上的做派。

祭户一事上,小镇上的人家大都是用肉糜而非豆粥。

毕竟豆粥和逐鼠用的米粥相差无几,换做肉糜似是有让天官大神认出些祭祀的虔诚在里头的意思。

酒肆虽然开在小镇上,生意说不得有多红火,可酒客们白花花的银子,徐安忍也是能见着的。

按理说千家万户重视的祭户一事,排得上小镇富贵人家的掌柜一家不应该如此小气,但是既然掌柜的坚持要用豆粥,哪怕是徐安忍觉得不妥帖,也是没得法子的。

去年的这个时候,徐安忍还和店小二讨论过:退一万步来说,天官大神真的下凡罚恶赐福,看到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的肉糜吃得完嘛?

当时的徐安忍只记得店小二听完自己的疑惑后,讥讽地笑了笑,也没有正面回答徐安忍的问题,只是应了大堂里酒客招呼后丢下一句话。

天官又不是随处可见的畜生和乞丐。

徐安忍虽然说不上哪里不对却也有说不出可以否认的地方。

酒肆所在的小镇名唤三合镇,是西牛贺州里偌大的乾阳王朝地图里的边边角上一点。

镇子里原先是做陶瓷生意的,虽说比不上那些被乾阳王朝敕令官窑烧制的“瓷镇”,但是小镇里的生意往来倒也算是红火。

只不过在小镇自打乾阳王朝吞并了朱雀王朝之后,小镇的烧瓷生意便被朝廷下了旨意熄了窑火。

镇子上的老人虽是哀叹逐渐破败的三合镇却也是对乾阳王朝勒令窑洞熄火挑不出半分毛病来。

新朝烧旧窑,怎么看都犯上那么一个窑火不熄旧朝不灭的大忌讳。

至于曾经的三合镇怎么个红火法,徐安忍也都是听酒肆旁边守着窑洞的王老头说教的。

反正自打徐安忍记事以来,小镇大概就是这副模样,除了前年外出谋生的青壮年,镇子里便再也没了赋闲的青壮年了,更别提有外人往镇子里头赶的。

一盏茶的工夫,徐安忍便忙活完了祭祀的活计,连带着扫干净了桃符春光里头的最后一场屋外门雪。

上元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饶是平日酒肆里喧闹的那些个腌臜汉子们也都窝在屋里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因此酒肆里的生意自然是冷清了许多,徐安忍便也多了些闲暇。长此以往,掌柜的索性也就给徐安忍放了两日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