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爹开学堂的事已经说出口,胡里正更是迫不及待的把沈家入宗祠的事敲定下来。
当沈爹和沈大郎的名字被写进小河村的村志,日后沈家就真的与小河村息息相关了。
另外胡里正也十分积极的询问着关于学堂的一些事,毕竟这可关系到他这个里正是不是能流芳百世呢。
沈爹本来是想着就在前院僻处一间屋子做学堂的,但胡里正却告诉他不合适。
不是那自家屋子做学堂不合适,而是那间屋子不合适。
按照胡里正的说法,据他初步统计,小河村符合年龄的儿童一共有一百多个,其中光男娃就有六十一个。
不说全都来沈家读书,就目前跟他这个里正透露过这个意思的就有二十个左右。
最糟糕的还不是本村的孩子,而是村里这些个外村嫁进来的媳妇,或是往外嫁了闺女的人家。
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都有孩子,沈爹读书一年就考上秀才的事没用三天的就传沸沸扬扬。
现在一听他要开学堂,一年还就两百文,可不都得想办法把孩子送过了?
沈爹知道这消息一时都傻了,他真没想过他的吸引力会这么强,也根本没想过要靠这个赚什么大钱。
家里的银子足够用,就想着收十几个学生,一年挣个二三两银子,打发打发时间也就够了。
可按照胡里正这说法,只怕真等学堂开门少说得有四五十个学生,那一间屋子可真是不够用。
好在胡里正立刻表示,村里空地不少,村祠里也还有几两银子的余留,若是起个简单的屋子其实是够的。
只是有一点,若是用了村里的银子,以后其他村的孩子来读书,束脩村里要抽走三成,直到补齐这份银子为止。
沈爹自然没什么不愿意,当场就答应下来。
于是原定十日之后开学的日期只能延后到大半月,毕竟要给时间盖屋子嘛。
送走了亢奋过度的胡里正,沈爹一身无奈的想要回去找媳妇寻求安慰,结果却发现媳妇并不在屋子,而是跟着儿女们在厨房瞎折腾。
沈雨醉订做了好久的简易铁烤箱终于到了,准备好了需要杏仁粉,细糖,鸡蛋,牛奶和最最重要的抹茶粉,今日她终于能再次一展拳脚了!
“大哥你别停啊,这个一停就不行了,”
沈大郎绝望的搅拌着手中的自制搅拌器,胳膊都断了。
“醉醉你是不是不想要大哥了,前两日给你打牛奶,今天又给你打鸡蛋。
再打下去大哥胳膊就没了,你到底瞎折腾什么呢。”
沈雨醉也心虚,可家里能干这体力活的只有大哥了,不用他怎么办……
“谁折腾了,我这做好东西呢。
再说我再折腾还能有你折腾啊,搞了一冬天的大棚菜,最后种出来几大筐萝卜,咱俩到底谁瞎折腾!”
此话一出全家都笑了,沈大郎也耷拉了肩膀无言以对,谁让这事儿他理亏呢。
事情还要从沈大郎兴奋的告诉全家人他的大棚蔬菜终于可以收获那天说起。
自打沈大郎开始搞大棚菜,读书也顾不上了,干活也不管了。
整日跟着了魔似的盯着侧院的那几个小布包,一度让哑娘和赵姥姥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撞了邪,差点就给他请神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