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事儿广兴婶子和广兴叔大闹一场,官司都打到沈家来了。
“你们就是傻,那哪里是找咱家主持公道,分明就是想让咱家多帮扶吴达,怕她大儿子分了家没有生计!”
自家这二姐有些地方不好说,但这件事十有说准了。
沈家跟吴家关系亲厚看的是广兴叔的面子。
后来吴双成了沈爹的弟子,吴三儿成了花朝的同门。
说实话只要两人不作死,日后吴双和吴三儿的日子差不了。
可吴达就不一样了,他一直都是跟着广兴叔干的,分了家跟沈家就没了联系。
小赵氏又不醒事,沈家又不傻,当然不会上赶着送好处。
广兴婶子一来不想跟儿子分家,二来也担心大儿子日后要吃苦,这才把官司打到了沈家。
沈家要是劝的动最好,劝不动日后能多帮帮吴达也是好事。
一家人还有各自的想法呢,沈爹怎么可能去插手人家的家事。
至于保证吴达日后能过好他更不可能应承。
要是吴达跟吴双一样能读书他还能帮衬几分,偏偏吴达不走这一门。
家里的生意也全是孩子们在负责,他自己都是个吃白饭的,哪里能慷他人之慨。
再亲厚的关系也不能插手人家的私事,最后吴家还是分了家。
广兴叔把家里的东西分成了四份,三个儿子一人一份,他和广兴婶子一份。
另外多拿出十两给吴达买新宅盖新屋,他们夫妻不跟吴达一起住。
赵家知道消息的时候就后悔了,他们是想把吴双赶出去,可没想把吴达分出来。
分了家吴达也不怕闹了,直接撂话,
“家已经分了,你们不愿意兄弟拖累我,我也不愿意拖累兄弟。
赵花儿愿意过我负责,不愿意过,银子都给她,孩子生下来给我,咱们和离。”
沈雨醉觉得吴达这样做其实挺明智的。
把爹娘兄弟和媳妇放在一起显然是没办法安生过日子的。
时间久了只怕兄弟离心,婆媳成仇,他在中间两相为难。
可要按广兴婶子说的真休了小赵氏,以吴家的条件他再找一个倒是不难,可小赵氏呢?
嫁给他的时候那也是个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的美好姑娘。
一旦和离或是休弃,小赵氏都没有未来可言了。
他许诺了她安逸的未来,还得了人家的身子,教训可以,可抛弃,太不负责了些。
于是他选择了‘不孝’,广兴叔和广兴婶子没了他还有前途一片光明的吴双和吴三儿。
而且分了家也还是一个村住着,其实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只是这件事到底让沈家人对吴达有了意见。
沈爹哑娘觉得吴达是有了媳妇忘了娘,被小赵氏的美色给迷了眼。
几个小辈也觉得吴达脑子不清楚,更不愿意跟小赵氏多打交道。
然后全家人都拿这事儿教育沈大郎,警告他要是敢不孝或是给她们找这样的大嫂,就把他净身出户赶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