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帝更满意了,他不在乎庸王这点小算计,只是这个世子之位,确实不能给。
“虽然你的世子之位皇伯父不能给,但你此次确实功劳不小。
前几日皇后还埋怨朕,说是光使唤你办差却不给赏赐。
庸王府的情况朕也清楚,指望白氏给你找好婚事非耽误了你不可。
恰好皇后前几日见了霍家的一个小姑娘……”
“陛下,恕留郁恕难从命!”
明正帝也没恼,只继续道,
“朕知道你担忧什么,你放心,这个姑娘幼时长在西北,跟着父兄学了些武艺,即便碰上白氏也不会轻易吃亏。
不过人家可不是没规矩,这姑娘朕见过一回,不说才貌双全,规矩礼仪还是过得去的,皇伯父不会害你的。”
这姑娘出生霍家旁支,霍家衰落,但好也好在衰落。
而且霍家当年与皇后的母族有过姻亲,虽然隔了十万八千里,但谁让皇后母家都没出息,还跟皇后不亲呢。
霍家能屹立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聪明人,可惜就是这子嗣缘上有些一般,这是个减分项。
但留郁需要个武将人家做岳家这个想法没错。
三皇子那边常大人是文官,三皇子妃母家早年却出身行伍。
李留郁这边,庸王手里文臣够多了,再给找一个文臣家的,日后难免偏颇。
所以他得在某些行动上亲武,这样才能做到平衡。
明正帝自认考虑周全,怎奈李留郁还是跪地不起,直言拒绝,
“皇伯父,留郁已心有所属,恕留郁不能应下这门婚事!”
明正帝的好心情逐渐阴转多云,
“留郁,皇家的婚事从不是单纯考虑喜好的,就是你父王,当初选择你嫡母也绝不是毫无算计。
皇伯父不信你不懂皇伯父的意思,你要考虑清楚你的妻子未来代表着什么,即便朕这样说你还要任性!”
这几乎就是告诉李留郁他有意选择他继承大位,若是他聪明,就该应下这门婚事。
这个诱惑很大,武姑娘代表皇后,代表武将,代表明正帝的偏向,可醉醉,只代表他的心之所向。
“求皇伯父成全,侄儿的妻子,只会是她!”
“李留郁你放肆!”
精致淡雅的青釉茶杯狠狠砸在李留郁额头,王喜险些惊呼出声。
这套青釉茶杯是陛下最喜欢的,以前多生气都没砸过,可见今日是真的气狠了。
“陛下息怒,龙体要紧。”
“息怒,朕息不了怒,朕一片苦心为了什么,为了谁!
真当朕对他欣赏几分就是非他不可了,他是不是忘了他父亲是谁,是不是忘了朕是谁!”
王喜又是给他顺气,又是劝解,
“留郁公子您就认个错吧,陛下这么做真是为了您好,您非要跟陛下扭着来?”
李留郁当然知道,可他更知道,一旦他认了这个错,答应了这桩婚事,那他和醉醉就真的再没可能了。
“皇伯父,侄儿愿前往西北历练,愿为大启冲锋陷阵,守卫边疆。
只求皇伯父,让侄儿娶侄儿想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