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山志得意满的说道。
王爷称呼叶向阳北境战神,太抬举他了,不过就是运气好点的后生而已,冯老头领以前不还经常教育他的嘛。
若是没有冯老头领在北境每次战斗后点出他排兵布阵的缺失,他不可能成长的那么快。
他能打那么多胜仗,一部分是因为运气好,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冯老头领督促,指点的功劳啊。
方才络腮胡将官侃侃而谈道。
当年叶向阳的每一仗打下来,冯云山便当起了事后诸葛的角色,对他的排兵布阵,战场部署各种诟病。
现在这络腮胡竟然还把叶向阳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其中—部分功劳归到冯云山身上,也属实够不要脸的。
别的不说,当时若不是冯老头领带兵支援北境,他沈策执掌帅印的第一仗都未必啃的下来。
就算他本人现身也得给冯老头领几分薄面,别说他的下属了,见到冯老头领还不得跪下来磕头拜见?
一名年轻将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立刻惹的包括周启天,冯云山在内的一众人等一阵笑声。
冯老头领一纸公函,喝退十万大军,将来可不要传为美谈了。
以冯老头领的资历跟赫赫战功,就足以青史留名了,在加上这一笔,可谓锦上添花。
一句句恭维之言,让安然坐在那里的冯云山,难免沾沾自喜,满面荣光。
除此之外,心里难免有些心虚。
那一仗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其实心知肚明。
当时叶向阳只不过是一个初掌帅印的毛头小子,而他冯云山早已是威名赫赫的二星将官。
资历老,名望高。
按说,以他当时在军中的威望,就算他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跟第二军团身上,外界也不会有什么质疑。
而叶向阳作为一个尚未在军内站稳脚跟的后起之秀,大概也不会太过斤斤计较,多半会吞下去。
毕竟他冯云山在军中德高望重,门生遍布朝野。
为官之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叶向阳再不懂事,也应该知晓这些道理。
可没料到,那小子简直就是愣头青,不死不休,居然直接将状告到了中枢院。
这也就算了。
那愣头青居然敢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冯云山龟行头领!
冯云山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知轻重的后生。
若不是有中枢院从中斡旋,只怕两人早就兵戎相见了。
此后,冯云山便不断在北境战事上对叶向阳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不得不承认,他低估了那个毛头小子。
诚然,叶向阳在排兵布阵,战法上显得十分稚嫩,甚至有时候看上去漏洞百出,不成章法,极其鲁莽。
可就是这么个莽夫,他居然硬生生一路莽穿了北邻各国的数十支王牌之师,甚至也一路莽到了对方的国都,当着敌国国主的面砍下了领军主将的首级!
冯云山逐渐明白过来。
在绝对强悍的实力面前,所谓的排兵布阵,战术战法其实已经沦为取胜的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