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风是缎子面的,上面绣着百福纹,两件都是大红色,带兜帽,镶了一圈的白兔毛,看起来特别可爱,喜庆。
杜玉娘能够想象得到,两个孩子穿上这披风时的样子。
这是她之前一直琢磨着要做的东西,虽然现在是夏天,可是时间过得很快的,天气转眼就会变冷,到时候两个孩子在院子里裹着披风玩,也能挡不少风寒。
她给六子的礼物,是一件牛皮小鼓。
小鼓是用特别软的牛皮制成的,鼓面柔软,一拍就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很适合像六子这么大的孩子玩。而且鼓身上画了许多喜庆的娃娃,木头边都被砂纸打磨过了,连根毛茬都摸不到。
杜玉娘只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下来。
“给爹娘带点什么?”杜玉娘有点发愁,转身问杨峥。
杨峥看了看她准备的东西,确实都是给小辈准备的。
“我那儿有好酒,给爹拿上两瓶。”杨峥小声道:“比梨花白还好。”
杜玉娘笑了笑,有些惆怅地道:“才离家几天啊,却有一种回去做客的感觉、”只有客人上门,才需要拎礼物。
“别多愁善感了,嫁出去的闺女,再回娘家,可不就是坐客嘛!”杨峥道:“之前收了不少兄弟们的贺礼,其中有一支人参,不足百年,却也有六七十年了,挺难得的。我看就把那个拿上,给祖母吧!”
杜玉娘咂舌,“会不会太贵重了?”
“怎么会!”老人上了年纪了,肯定会有需要这些贵重药材的时候,手里没有,就是握着银子睡觉也不踏实。那些高门大户的老封君,为何有事没事的就想买药材存着啊?那都是想给自己找条后路呢!
真要是有个万一的时候,一碗参汤下去,总还能多拖些时候。
“那行,谢谢你杨大哥!那么贵重的东西,你都给了我了。”
杨峥就伸手摸了摸杜玉娘的光洁脸蛋,“真是个傻丫头,我的不就是你的吗?”
“对了,再过几个月,嫂子也该生了,你说我这回去,给她拿点啥?”
“你看着办吧,我是不管的。”
杨峥道:“你尽管收拾,我去雇车。”
杜玉娘头也没抬,挥挥手让杨峥去了。
杨峥雇了一辆马车,让姜氏和小鱼儿抱了一床铺子铺到车厢里,又将家里现有的果脯,点心,各收拾了一点,放到车上备着,留着给杜玉娘在车上吃。
“老爷,实在不行,咱们家里也添一辆马车吧!”姜氏道:“我会赶车,日后您若是不在家,夫人要用车,也能方便些。”
杨峥没说话,只道:“我去看看玉娘。”
小鱼儿抬头问姜氏,“娘,太太回娘家嘛?”
如今姜氏有女万事足,脸上的漠然和冷意,都退却了不少,眼里剩下的,只有对女儿满满的母爱。
“是啊!太太大概是想家了。”
小鱼儿想了想,没说话。
母女俩才刚刚相认,感情上虽然是认同了,但是心理上还是会有一些小别扭。
姜氏就问小鱼儿,“你是想跟太太一起回吗?”
小鱼儿眼睛写着惊讶之色,嘴巴也张成一个圆圈,“娘,你好厉害,你是怎么知道的。”
“傻姑娘。”你是娘身上掉下去的肉啊!虽然分开这么些年,但是母女之间的那种感应是不会错的啊!
“你若是想去,就自个儿去问太太,太太准你去了,你便去好了。”
小鱼儿眨眨眼睛,漆黑的瞳仁里满是欢喜,“真的吗?”
“这还能有假!”姜氏好笑地点了点她的额头,“你若是真想去,尽管去问。”
小鱼儿果真去问杜玉娘了。
“太太,我能帮您拿东西,还能帮您搬搬抬抬的,您就让我去吧!”
小鱼儿干嘛非去不可呢!
杜玉娘想了想,也就差不多有数了。
小鱼儿肯定还是想着她养父母,还有那个据说病得不清的弟弟。
八成又要失望了,怎么可能看到呢!
“好,你要想去就快点,赶紧换身衣服,马车可不等人啊!”
等小鱼儿反应过来的时候,杜玉娘已经抱着一堆东西往外头去了。
小鱼儿连忙出了上房,去耳房里换上自己唯一那套能拿得出手的衣裳,跟在杜玉娘身边,坐上了回桃溪镇的马车。
杜玉娘收拾得差不多了,夫妻俩略微瞧了瞧,就把偌大的院子扔给了姜氏照看。
“太太,我娘一个人在家,没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