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自然看出他这点小心思,但对于此人不是很熟,也就没敢给他明确的答复。
“吴王殿下,战船草民算是给您送来了,只是不知道您有没有合适的人手驾驭这些海船?”
“若是吴王殿下缺人,在下在福建倒是还有点人脉,可以帮你引见一二。”
朱允熥闻言微笑着摇了摇头。
“人员倒是不缺,主要是缺几个教头。”
“你也不用想着给孤介绍什么江湖人物,就从你陈家找几个会操船的子侄,让他们帮孤训练下人手就行了!”
本来陈海听到吴王说不缺人,心里还有点小失望的,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跟吴王拉近关系的机会。
然而,听到吴王殿下最后一句话,陈海的眼睛顿时一亮,赶忙给吴王磕了三个响头。
“草民多谢吴王殿下大恩!”
“请吴王殿下放心,草民一定挑选族中优秀子弟,帮着吴王殿下训练士卒!”
朱允熥见陈海如此上道,心里对这人的评价也高了几分。
他之所以不愿意让陈海引见外人,就是不想让舰队的控制权旁落。
现在这支舰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大明最强大的海师了,若是不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那还不如一把火烧了。
至于舰队的士兵也简单,锦衣卫两万多军户呢,谁家没几个半大小子?
自己只要放出风去,想要上船的人能踏破自家门槛……
哦,差点忘了,自己还没盖王府呢,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没自己的家。
朱允熥在检阅了自己的舰队后,当天就将徐六子叫来,让他去锦衣卫的几个卫所帮他招呼一声。
徐六子满口答应下来,都没到傍晚,就给他招了一千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这些人都是锦衣卫军户子弟,但大明初期军户还是挺值钱的,每一户只能有一个人从军,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再加上锦衣卫本来就是好地方,多少人想往里边挤还挤不进去呢。
因此,儿子多的军户家庭,其父母为了给其他儿子琢磨出路,往往愁得头发都能掉光。
现在听说吴王这边缺人,别说只是下海,就是下刀山他们也得跟上啊。
更何况吴王殿下还给钱,只要被选中,每个月都有二两银子的月钱,要是立了功还有额外的赏赐。
这等待遇,已经比南北镇抚司的正经锦衣卫力士都优渥了。
朱允熥不费吹灰之力,就从锦衣卫“大院”,招了一千二百人。
在将他们按照大明军制,分成十二个百户后,朱允熥就不管了。
每天让他们跟着陈海带来的人学习如何操纵船只,并熟悉水性之类的。
偶尔还让陈海领他们去近海转悠一圈,沿着海岸线试航。
总之,朱允熥的海师训练非常顺利,没有任何人打扰,朝堂上更是连个水花都没响。
只有一点不好,那就是糟老头把他盯得死死的,只要他在岸上就一了百了,爱干啥干啥。但只要他一上船,立马会钻出几十个锦衣卫跟上,生怕他这个小皇孙被风给刮跑了。
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海师终于完成试航训练,并且顺利返航之时,朱允熥的心再次长草。
想个什么办法,能从糟老头的眼皮底下溜掉呢?
乾清宫。
老朱照例在批完奏折后,将二虎叫过来问话。
“那小逆孙最近还整天围着那几艘破船转悠吗?”
“回禀皇爷,少主最近很少上船了,据跟着的锦衣卫说,少主最近喜欢上国子监了,天天去国子监听大儒讲学。”
“哦?”
老朱的心头突然生出不祥的预感,正所谓事出反常则为妖,小逆孙主动读书叫见鬼!
“这两天多派些人手,给咱把他盯紧了,千万别让他上船!”
“诺!”
二虎这边刚答应一声,就看到秦德顺急匆匆地跑进来。
“启禀皇爷,大事不好啦,奴婢的人刚刚回来奏报说,三皇孙殿下伙同代王、肃王、辽王乘船出海啦!”
老朱听到这话,惊得当场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不敢置信地看向门外。
二虎也是一脸的懵逼,心道不可能啊,他的人天天盯着三皇孙呢,怎么可能会让他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