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上大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却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差异。
比如是否省力,运行稳定性如何,是不是最符合操作工的习惯等等,然后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一台纺车在性能上的优劣,进而反馈到生产效率上。
而这所作坊里的纺织机具,给黄承彦的第一印象,就是部件运转以及传动上的稳定。
这忽然就让他联想到了刘协给他讲解过的新式轴受……嗯,也就是轴承。
但凡机械上需要用到转动或者传动的地方,就离不开轴承的存在,纺织机具同样也不会例外。
而真正将轴承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的,则是秦汉时期。
《考工记》就记载了春秋末期的车轴轴承手工工艺,而当时的车,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滑动轴承。
轴受的出现大概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也是我国最早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车轴滑动轴承。
《说文解字》就将轴、釭、锏等演变而来的轴受,记载了下来。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从后世出土的实物上,也可以看得出来那时期的轴受,在内腔结构上,就是以滚子作为中继物的,这也算是人类制造最初代的滚动轴承。
但是其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滚子之间会发生碰撞,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摩擦。
至于后来出现的,解决了这一弊端的保持架,那已经是1760年的事情了,和这会儿压根儿就沾不上边。
当然了,有了刘协在这里面开挂,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完全可以仿制清代的轴承,把套圈、保持架和滚子这一套接近现代轴承的理念给复制过来。
冶铁炼钢技术不够没问题,用柱形代替球形滚子已经足够适用于这个年代了。
如果这都算不上跨越,那什么才算是?
而黄承彦第一眼瞄上的,也正是这个玩意儿。
毕竟轴承这个东西,在应用上可谓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机械上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轴承的存在。
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呃,除了刘协。
原文-来自于@-塔读,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
于是,在反复观察了一会儿之后,黄承彦立马就坚定了刚刚的想法,看向刘协的目光也是五味杂陈,“轴承?”
刘协再次点头微笑,“不错,正是轴承。”
这才对嘛!
黄承彦在心里唏嘘不已,这样顺滑的传动,这样稳定的转动,再加上操作工那看上去就知道不费力气的动作,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因为这一切很多都源自于轴承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当然了,他也不可能这会儿就直接上去拆开来看一下究竟,知道刘协这边已经做出了实物并用在了实践上,那就有的是机会可以去观摩了。
然后,就很自然的把关注点再次转到了那些纺织机具上……
纺织的原意,就是取自纺纱和织布的总称。
而纺织机具,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再织成布料的工具。
古代多以人力带动。
塔读,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站
从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再到后世的现代机械织布机,数控自动织布机,可谓是一路变迁。
但是不管怎么变,也无论古今,纺织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上的发展,都是依托纺织原材料而设计出来的。
也就是古代天然纤维毛、麻等短纤维,以及蚕丝这种长纤维……嗯,现在还因为刘协的出现,而提前有了棉这种短纤维。
而国内的纺织机具,也从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和腰机,经过西周时期具备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再到如今汉代广泛使用的提花机、斜织机,其实在纺织上已经算是日趋完善了。
就拿纺车来说。
汉代的纺车虽然还是只有手摇和脚踏两种,但实际上却已经在民间完成普及了。
区别就在于前者就是用人力驱动,操作时需要一只手摇动纺车,另一只手从事纺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