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在你还没有完全恢复情绪的情况下让你过来,主要是我们这边知道了一些情况,需要和你这边再度核实一下。”
看着眼前双眼泛红,情绪低落的孙义,李警官还是打算在这种状态下审讯,他认为在这种情绪下做出的回应,如果是有假的,肯定是存在破绽的。
孙义有点嘶哑的应了声没关系,然后点头表示可以开始了。
“这个人你应该很熟悉吧?”说着就把雷石磊的照片发了过去。
“是的,很熟了,雷石磊,媛媛的‘哥哥’,我也一直把他当做大哥看待。”
“嗯,是这样的,我们从他那边知道更多详细的情况,包括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什么时候发现雷媛媛的病情,当然也包括跟踪的行为。所以……”到这里,李警官故意拉长音停顿下来。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这本一开始我就要交代的,可是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理解的,不用担心,并不是在责难你,只是必要的核实内容。你准备好就和我们说一下,你再缓缓,不着急。”
李警官没有用一种询问的态度,虽然字字客气,但核心的内容却是肯定的语句,给人下意识不会选择说和不说,而是选择现在说还是准备下再说。
“其实有点不知道从何说起……”
“没事,多早都可以。”
“好的,那时候我第一次遇到媛媛……”
可以说孙义比较腼腆的性格,同时也有细腻的表现,就像这次审讯,差不多的内容,就是比雷石磊的详细很多,而且有点过于详细了。但是李警官并没有要求他缩短精简,而是耐心的引导,旁边的记录员也耐心的审核ai记录的内容。
监控室内胡卿他们自然也是听的聚精会神,特别是到了两个月前开始,他们的计划的制定,实施,包括本来就是孙义自己去跟踪的,所以这方面的细节非常的详细,当然这也是李警官刻意引导的,时不时会问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比如说第一次跟踪为何要选在那座大楼,孙义是否知道当天那里在设备维修,前几天列车上的跟踪又在哪里,等等,而他们得到了无懈可击的答案。
第一次跟踪是之前有通讯聊天过,知道媛媛当天休息去的地方,大楼那个咖啡厅也是因为之前有客户约在那边,去过一次,知道那里比较私密安静,而且窗户可以看到商业街。
在听到这些讯息,李警官立马通知下去,得到的结果是通讯记录和消费记录可以佐证他所说的。
而第二次是因为乔装打扮,一直就在雷媛媛的身边,但是那次他学聪明了,一直刻意没有注视她,而是当做同行的陌生人,只要雷媛媛那边没有特殊的举动,他就不去看她。
后面列车上,某一个角度让孙义通过座位上金属器件的反光看向雷媛媛,不知不觉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忘记定时挪开视线,陷入了回忆。
而似乎就是这样的注视,还是让雷媛媛发病了,这让孙义有点不知所措,当时转头看了雷媛媛一下后,再四处打量一下,才确定可能是自己刚刚的注视时间过长。
而孙义也说雷媛媛一直对熟悉的人比较敏感,上学时候有从背后突然蒙住眼睛,然后猜猜是谁的小把戏,雷媛媛从来不需要对方发出声音,就知道是谁。
而据他所说,这趟列车之后,他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不再跟踪,不想也不忍心打扰媛媛的自我告别。但之前又和雷大哥夸下海口,顿时进退两难,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把停止跟踪的事情告诉雷大哥……
而说到这里,他的情绪再次失控,嘴中不停的在责怪自己为何选择放弃,为什么不继续跟踪,只要自己再注意一些,再小心一点,为什么自己当时不和雷大哥说,为什么不问问他的意见,现在导致这样的结局,孙义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这样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听到死者去世的消息后直接情绪失控。
后面就是李警官他们在一直安慰了。
“这样应该就都对上了,看来真的只是一场意外,或许当时死者精神已经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原因也可能是药物的时间没有控制……怎么了?有什么不对的么?”
铃兰听完审讯,发表了她的结论,但是看向胡卿的时候,发现他不仅没有放松下来,反而眉头紧锁。
“啊,没有什么,你的结论很对,我想现在警方应该也是这样的结论,本来事件的疑点就不是直接性的,而现在又没有任何的证据佐证,那么只有可能是意外……最起码在程序上,是这样定性的。”
“程序上么?那么你还是觉得死者不是意外?”铃兰也想知道现在他的想法。
“怎么说,我整理下想法……目前我们的线索的确都已经闭环了,而且都是符合逻辑,也有证据佐证,但是依旧没有解决最开始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发现的这个事件存在的矛盾点。
当然铃兰你刚刚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假设死者行为上的疏忽,比如药物服用的不及时,等等原因导致的死者不合逻辑的行为。而这样的假设,其实是建立在死者确定是意外身亡上的,但是啊,铃兰,这样的假设其实更多是一种安慰,当心里确定了一个事情,那么接下来所有的假设都是片面的。
当然也不是说这样不对啊,因为也有可能是我自己陷入死胡同了,或许自己现在心里还认定当时的判断,就认为死者不是单纯的意外,所以一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