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所谓的公子王孙,看中一块土地,大不了拿名下自己的一块儿地去换就是了,可能交换的土地偏远,贫瘠一些,但绝对不会想着空手套白狼。
毕竟这是一个名声重于生命的时代,绝不会出现为了一块土地而糟蹋家族名声的事。
一旦出现,甚至不需要官府出动,每个大家族的执法官就会将那个违背家规的成员处以极刑。
这就是战国时代的行事法则,和后世详细森严的法律条文所截然不同的,看似中性温和,实则更加残酷的封建秩序。
“说什么呢?当初说好了我照顾你,我又怎么能把一切责任推给你呢?”
唐靖闻言立刻勃然变色,一个男人的自尊心绝不容许他整天无所事事,寄生在一个小女孩身上。
自己一天到晚都在享受着宁宁无微不至的照顾,却不能发挥一点作用,虽说他自认脸皮厚,但也没有厚到这种地步。
“哥哥,其实你不用在意的,宁宁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宁宁很幸福。
在遇到哥哥之前,宁宁一直是独自一人。
在和哥哥相遇之后,宁宁从哥哥这里了解到好多此前不知道的事,宁宁喜欢在饭后听哥哥讲述一只猴子跟着和尚去取经的故事、也喜欢听哥哥吹嘘世上有所谓一日万里的铁皮桶,还有哥哥时不时不自觉吟诵的诗词更让宁宁如痴如醉……
正是因为有哥哥做宁宁的依靠宁宁才能够恢复自信,愿意放下心中的芥蒂,与他人接触。
而且,虽然外人不了解,擅自对哥哥评头论足,但我相信以哥哥能耐,迟早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根本不必要急于一时。”
宁宁宽慰的话语到底起了作用,唐靖的情绪瞬间抚平了不少。
然而,他依旧感到难过,想想后世,高中生虽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存在,尤其是放到14亿人口中,连一朵水花都溅射不起来。
但是他自问在战国时代,以自己的学问见识,怎么着也算得上秀才级别吧?
这并非是他自吹自擂,以他的学识,如果愿意的话,担任一地县令也绰绰有余。
这并不是他自夸,而是这个时代的时代局限性。
再现代,一名公务员,想要熬成一名市长,需要经过层层的遴选,最终大浪淘沙。
但是,在战国时代并不需要!
有时候君王随意的指定一名人选,就可以担当掌管数万人生死的一地长官。
这样选出来的人大多数其实都不称职,当然并不不排除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乏天才的存在。
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砺,而所谓磨砺,其实无非是用无数人的鲜血用来验证、排除自己的错误,最终变得忠实可靠。
但事情荒谬就荒谬在,老百姓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地方长官变得诚实可靠,君王却会把他调回朝廷,重新换上新的人,然后又开始新一段的磨砺
华夏上下5000年,底层的百姓就是被当做棋子般,一遍又一遍的被君王所利用,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像自己这样读过书,会写字,见识宽广会来事的,放到这个时代,不说屠榜吧,至少也超过90%以上的无能官员。
可惜因为宁宁的关系,自己并不能够出仕,而且以他怕麻烦的性格,要真的让自己当地方官的话,每天处理堆成山的公文,每日案牍劳形确实也实在做不到。
在排除这个最佳选项后,剩余的可供选择就不多了,眼下只有先老实做人徐图发展了。
“宁宁,我不想骗你。
这三个月以来,我一直受到你的照顾,你一直无怨无悔,让我内心很是歉疚不安。
想我堂堂一个七尺五寸(15)的大汉,居然沦落到要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儿照顾,这何其荒谬可笑。
假如我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的话,倒也就算了。
但我唐靖自问也算是饱读诗书,有三分才华的人,凭什么要沦落到这个地步?
而且之前我曾经答应过你要照顾你,现在却只有你在照顾我,这岂不是违背前言?
一个男人连自己的诺言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在城里买一栋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
只有到那个时候,我才算履行了我的承诺。
也只有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的成为一家人。”
宁宁泪眼朦胧,从来没想过唐靖居然思虑的如此周到。
为了两个人的未来,他几乎每天都殚精竭虑的谋划,在这并没有太多选择题的选项上不停的思考,最终做出了一个最不适合自己的决定。
她心里明白,如果没有她的话,唐靖其实会有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