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火车站。
这几天大白天的,广场上就摆满桌椅,三轮车推着两个热灶。
一群人忙前忙后,张罗着办事。
不是谁家闺女结婚,而是办升学宴。
这时候也不叫升学宴,就叫喜宴,孩子出息摆两桌热闹热闹。
图个邻里街坊的祝福,讨个好彩头。
而且,也没什么讲究。
这边两桌你家的,那边两桌他家的。
来的人多,就多坐几桌,来的少就少开几桌。
最后,按桌算钱。
菜也没啥挑的,都是统一标准。
嫌弃?
嫌弃你上大饭店去,在这就这个条件。
这种场面,自然少不了高芝兰两口子。
李玲家里,也是连着赶场。
这桌坐会,就得换到另一桌再聊几句。
每家正常给上两块的礼,关系好的五块撑死。
再多,人家还以为你显摆呢!
“张家媳妇,你家起铭的通知书,下来没啊?”
牙口缺豁的老太太,问起她家里的情况。
高芝兰笑着说道:“还没下来,可能路上耽搁了。”
“是吗?我看别人家都到了,我们大孙子的分配都下来了。”
“哎哟,二奶奶,耀祖分到哪儿了,肯定是好单位吧?”
老太太笑的满脸褶子,“哈哈,也没多好……铝厂,坐办公室的。”
“妈呀,这耀祖是真出息。”
“二奶奶,你们家这孩子名儿起的真好,这下真是光宗耀祖了。”
“那可不,这孩子我看打小就聪明。”
“我从前说什么来着,耀祖将来肯定能办大事。”
满桌的妇女,一个个把他夸的是天花乱坠。
坐在隔壁桌的陈耀祖,红光满面的挺直嵴梁。
唯独高芝兰的脸色不太好看,你要夸你孙子,你夸就是了。
非得把我儿子拉出来,给你当陪衬,踩一脚算怎么回事?
瞧见姐妹的脸色,李玲放下快子笑吟吟道:“二奶奶,耀祖工资不低吧?”
“也没多高…”瞧了大家一眼,老太太砸吧着嘴说:“一个月九十三块。”
“嘶…”现场一片惊愕。
这工资也太吓人了,比干了十几年的正式工还高。
不愧是读书,中专毕业的文化人。
会读书,真好!
老太太还在说着“刚进单位,后面还得涨,将来分了房子我就不担心咯!”
看她们说的热闹,李玲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