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十五章 诗词大会

照日相鲜新,临风各向背。

盱睢忘忧子,淡焉此静对。

荣谢寄流转,采色看迭代。

休兹造化心,泽物恐不逮。

园丁汲井栏,时时自灌溉。

与张若霭的诗文相比,允禧的作品自然更是另有一番境界,面对大家的不绝赞叹,允禧忙站起来摆摆手,又道:“也是即兴而作,实在不算什么,难为程小姐记得。”随即转了话题,对弘晃笑道:“不妨说说你的第二个提议。”

弘晃依然是一副学者的口气:“这第二嘛,我且学学张老师,给大家再问点诗词知识,就以三数问问大家吧。谁说说,乐府三绝哪三绝?”

贾探春随口答道:“《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秦妇吟》”

“三曹是谁?”

“曹操、曹丕、曹植”

“三苏是?”

“苏洵、苏轼、苏辙”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安、谢朓”

弘晃见探春对答如流,遂想了一下,笑道:“如此,我再问你,三瘦词人是谁”

探春不由一愣,史湘云随即接过话:“什么三瘦?难道除了这三个瘦人,其他诗人都是胖子?”

众人哄堂大笑。

弘晃忍着笑:“史大小姐再想想看。”

史湘云摇摇头:“实在不知道诗词界有哪三个瘦人,还请贝子爷明示。”

便见薛宝钗自人堆里款款起身,似笑非笑地看着弘晃:“偷换概念的手法,贝子爷竟也会使的。”

弘晃心道这薛宝钗果然聪明,未待接话,便听贾探春拍着手道:“经宝姐姐这一提点,我似乎开了点窍,莫非说的是李清照?”

薛宝钗笑道:“我们这些姊妹里,真真就三妹妹最聪明,什么事稍微露一点儿端倪,没有能瞒得过你的。”

便听贾宝玉拍着手道:“我明白了: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二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此三瘦。”

众人均恍然大悟,纷纷鼓掌。

大家这番对答,对林黛玉来说也不算生僻,不过都是古诗词知识常识而已,中央台播出的诗词大会她看过多集,上场那些现代青年们对经典古诗词的掌握程度也算得上挺高。只是若要现场作诗对词,黛玉却有自知之明,确然是比不得这一众清朝文学青年,于是便一心只默默聆听,谁知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忽听弘晃笑道:“王爷与张老师的诗作就不必说了,自然是我辈须仰视才见。今儿个说个诸位不知道的,素闻黛玉小姐是女中状元,能不能也给我们现场做诗一首?”

林黛玉冷不丁被当众点了名,心中暗暗咬牙:你个弘晃,我和你很熟吗?非要拿现场作诗来难为我?我还会数理化呢,我还会滑冰游泳玩网游呢,你会吗?但不满归不满,黛玉的心理活动终归是一句也说不到面上来,便尬笑道:“女中状元的名头我可担不起,今天只是来学习听课,哪会作诗?”

弘晃本心只是慕黛玉才女之名,又欣赏她迥异于其他闺阁女儿的率性风格,便想见识一下她的文采,于是笑道:“刚才弘皎说了一嘴送别诗,我细思,古往今来,还真有一些直击人心的佳句,比如李太白那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把这送别之情表达得宏阔壮观。还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极尽渲染离情之妙笔,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否请黛玉小姐也给我们做一首送别诗?”

黛玉听这句“后无来者”,便觉刺耳,心道只因你没读过后代人的诗,便断定后无来者了?我偏给你念首现代人的诗,叫你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此念一起,思绪拼命飞转,忽的灵光一现,想起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便笑道:“既是这样,我便也学学张小姐和程姐姐,读诵一首给大家听听。”

弘晃笑道:“请。”

黛玉便敛了笑容,声情并茂地颂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