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一个性别两个性别三个性别,就算一百一千个性别,都是落后和低下的繁衍策略。
只要能把基因留在其他物种的身上,传承下去,那么,就是好策略。
分裂繁殖、两性多性生殖、寄生、共生,可以选的很多。
他需要的不是什么“稳定存续的种群”。
局限于前世世界那种受限于环境和手段,并且最终被逐渐形成稳态的观念所反向笼络是失败的。
而且,这也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死亡”,是什么?
是血肉躯体的消亡泯灭?
——没有了血肉躯体,换了一具血肉躯体,还是“我”吗?
是个体意识的连续断裂?
——失忆后,就算拥有“我”全部记忆的新个体,还算是“我”吗?
是完整记忆的缺失减损?
——缺失了一段记忆的“我”,还是我吗?
是独一无二的特殊存在?
——两个具备同样记忆的个体,另一个算是“我”吗?
还是意识观念的破灭?
——改变了想法的“我”还算是“我”吗?
在他已经初步达成血液神经化的这个时候,从起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最简单的大类别,他有四种大方向可以选择。
第一种,选择同源且唯一——无论改变了多少,只要是连续过程,而且独一无二,就算是“我”。
必须是基因连续不断而直接的变化。
第二种,选择同源且不唯一——所有的“我”都是“我”,“我”就是族群,族群就是“我”。
族群的基因连续,就是
第三种,选择同功且唯一——和“我”没有任何直接血肉上的直接关联,但与“我”相同到相似,知道和“我”一样的事情,有类似“我”的观念的,就是“我”,模彷“我”,趋同“我”的,都是“我”的族群。
趋同演化,就是繁衍。
第四种,选择同功且不唯一——趋同“我”的个体和族群,都是“我”。
趋同演化的族群,就是个体的变化。
显然,第一种,就是大多数前世生物能够认同的朴素观念。
但对于一个终极生物来说,哪怕是肉体消亡,也绝不应该是终结。
要成为“终极生物”,地行的目标不会局限于此,但至少他需要做到第一种,做到这个第一步,才能够走后续的路。
而对这个第一步的第一步,那就是......
解决巢龙繁殖的问题。
在前世,哺乳动物的繁殖多样性,就算是在两性这个框架之中,实际上也是最少的。
可以说,前世,是“性别”把基因的繁衍框死在了同种同属起源,基因相近的框架里。
也因此奠定了“外观接近才是同类”的认知基础。
但要继续追朔起源,性别这个框架,还是源自于“分裂繁殖”,是裂殖的特化分化。
哪怕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打补丁,打扩展,也不过是把两个性别变成多个性别。
从演化角度上来说,性别是让物种的优势特征稳定传承下来,走减少风险的策略。
但地行不需要这个。
他需要的是“多种多样”,需要的是大量的实验样本。
如果可以,他甚至都不需要“结合”这个过程。
一个生命,能够自由操纵自己的基因,才是终极生物该有的样子。
必须要和其他生命结合?
为什么要和其他生命结合?
不过,地行也很清楚——
无论是脱离基因这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