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八章 正式发布公告,舆论炸了!

有了足够多的利润支撑,后续的研究就可以自己自足,还能够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利润和税收。

超导材料相关的技术,也并不担心会被快速模仿制造出来。

在材料领域来说,国内很多机构都有“逆向工程,的经验,但想要制造出类似材料,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经验、数据支持,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制造。

哪怕是运气很好的逆向出来,也肯定是几年、十几年以后,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经验,也就没办法再进一步的提升。

科技就是这样。

逆向工程听起来是很厉害,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但实际上针对顶级材料来说意义不大。

即便是投入大量的经费,真正把材料做出来了,因为没有是研究的经验,也没有办法再继续后续的研究。

几年、十几年时间,对应材料的制造机构,已经研究出更高端的材料。

国内好多领域的材料都被卡脖子,好多高端的材料都需要进口,而现在他们在超导材料领域走在了最前沿。

他们必须要利用这一点,保持在超导材料领域的领先优势。

超导材料实验组完成了对于两种新材料各种性质的测定。

整个过程大概用了一个月时间,已经确定新材料都可以运用于工业,实验组也向上级做了精细的报告。

这天是个大日子。

因为热度已经慢慢的过去,舆论上已经很少看到超导的报道,偶尔能看到报道

也都只是说,某个企业机构投入多少经费用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或者就是继续发布以前的新闻,说一下理论会带动超导技术腾飞,等等。

科技处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条新的公告。

公告内容就是宣布新的成果,说旗下的超导材料实验组,研究出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转变温度达到了121k。

这个公告发布的相当低调,最开始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

有一家官方媒体做出报道以后,公告消息才被很多人看到,随后热度以指数级上涨。

舆论,顿时炸了!当严士清急着上岗的时候,科技部联合科工局、科学基金会组成的领导团已经到达了西海。

领导团以赵恩顺、徐保功为首,赵恩顺是科技部的部长,徐保功是科工局的局长,也是副部级领导。

部长、副部长为首,组成的领导团专门来到西海,就知道他们对于超导材料实验组的新成果有多重视了。

除了科技处和科工局的领导以外,前来的还包括科学基金会的专家组,其中最顶级的专家就是吴晖院士。

吴晖也是因此得到了消息,知道超导材料实验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具体有多重大他还并不知道,只是考虑到王浩总是出人意料,他觉得严士清很危险了。

所以吴晖才打电话给严士清,委婉的劝说他不要来了。

他其实是关心严士清。

吴晖和严士清是老朋友了,认识有超过二十年时间,还一起做过超导相关的研究,并且有重大成果,他们后来都因此晋升成为了院士。

严士清担任超导材料实验组的负责人,吴晖也是为他感到高兴的,因为严士清过来是和王浩合作的。

吴晖对于严士清的水平有认知,知道对方即便过来,靠自己一个人带队做研究,想有成果是很困难的,最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一定的运气成份。

但是吴晖对于王浩非常有信心,他觉得只要王浩参与项目就肯定能有成果,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他还是没有想到成果来的这么快,而且还这么的重大,值得组成领导团,专门来西海看一看。

这种级别的重大成果就让严士清很尴尬了。

因为严士清还没有正式就职,实验组就已经有了重大成果,他正式就职就会非常的尴尬。

到时候,研究组的人怎么想

他们会对“空降过来,的新领导不服气,即便严士清是院士也没有说服力,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成果,根本就不需要再有其他人过来担任负责人。

如果消息发布出去就更是问题了,很多人肯定会认为严士清是过来抢功劳的。

但即便是抢功劳,也要在研究完成之前,而不是已经有了成果以后,严士清再过来就职,就会被认为“不要脸“了。

而且……

他抢的还是王浩的功劳!

虽然严士清是个院士,也在超导领域有一定的成果,但和王浩相比真是什么都算不上,两人的差距实在太大。

总之,严士清过来就职没有任何好处,功劳抢不到不说,可能会直接晚节不保。

吴晖走在一行人的中间,想着严士清不由得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