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力场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
“我们之所以没有任何发现,是因为我们总是用反重力场的底层构架方式,去思考区域性强湮灭力场。”
“或许,我们可以暂时性忘掉反重力场,用一个全新的逻辑方式,以基础半拓扑理论的角度,去让释放的场力高密度重叠……”
“这样一来……”
詹姆斯说了很多研究方向的问题,他在理论研究以及实验方向上还是有很多想法的。
库博听着詹姆斯的话,也重新有了一点信心。
虽然他自己不擅长研究,但詹姆斯是个靠谱的家伙,有詹姆斯的帮助,也许一年内就能成功呢?
……
西海大学。
王浩回到了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找到了研究组的几个人,询问了一下理论研究进度。
结果,几乎没有进展。
他同时还得到了实验消息,是丁志强报告过来的,说实验并没有能制造出F射线。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设计。”
“但最后,只发现能量不断堆积,也只制造出了场力延伸,并没有制造出F射线……”
“我们已经进行了五次实验。”
“一无所获!”
这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
因为没有底层的理论支持,实验也只是有个大体框架,也就是制造承载能量强度上限的强湮灭力场,并以磁干涉的方式进行F射线释放。
如果无法制造出F射线,后续就不知道该怎么实验了。
王浩仔细看了实验报告,发现实验的设计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但却没有任何结果。
他干脆建立了个任务--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难度:S+)。】
【灵感值:0。】
“……”
“S+?”
王浩看着任务难度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本来觉得实验难度并不高,就让丁志强直接过去了。
结果……
S+?
之前也有几个S+的任务,但基本都出现在理论研究上。
实验研究,S+难度就极为少见了。
S+,并非不可完成,或者说,只要能建立任务,就肯定是可以完成的,只不过需要的时间不确定。
“F射线释放实验,竟然也要S+的难度……”
“或者,可以理解为‘研究的条件严重不足’?是现有的理论基础不足,还是实验数据不足……”
王浩仔细思考着。
(本章完)
一号决策人苦涩的说道,“我们之前讨论还认为他们只是在研究,结果他们已经掌握了。”
他补充一句,“新闻发布会有王浩出席,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好多人跟着点头。
如果说王浩没有出席新闻发布会,他们还会在公告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或者去想,航天飞船工业公司也只是造了个烟雾弹,把一个目标当成了已完成的成果,用来宣传公司扩大影响力而已。
王浩出席就不一样了。
全世界都知道,王浩本人不可能参与科技信息的造假,他公开表态确定掌握湮灭粒子技术,那么九成九以上确实掌握了。
一号决策人说完,问道,“你们对光压发动机怎么看?他们能研究出来吗?”
有个科技顾问开口道,“从公开信息来看,他们确实要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且已经完成了设计。”
“但是完成设计,不代表就会投入到制造,投入到真正的实验。”
“光压发动机的需求太高了,现有的材料技术根本支持不了,即便是一阶材料、一阶合金也不可能。”
“但是,存在有一种可能,他们对发动机的设计,并不依照原来的理论,而是运用了一些新技术。”
“比如,区域性强湮灭力场技术……”
一下子,话题回来了。
一号决策人听到这个词汇都感觉头疼,他知道召开会议也不可能有结果,干脆就让人联系了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