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发下来,肯定是要清点的,至少做到心中有数。
四枚光荣勋章已经到位不用多琢磨,狗系统在这方面还有足够的严谨。
另外小红花两朵和小金花一朵也发下来了,只是能做什么还没有给出解释。
而其中的升级比例,应该也和之前猜测的一样是三三制。
如今小金花已经有两朵,就是不知道集齐三朵之后,还会不会有更高级的。
根据之前的勋章和纪念章看,这些估计也都是只能在系统内使用。
没发生的事情,没出现的规则,暂时还不用去考虑,关键要看都有哪些实物。
身在外地,暂时也不适合观看实物,只能通过系统的图片看个大概。
首先是第一样,叫做“雁鱼铜灯”,是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物件。
基本造型就是大雁回头嘴里叼个鱼,鱼下面再连个灯罩。
灯罩部分可以闭合、转动,用来调节光照方向,并起到防风的作用。
这玩意儿最厉害的地方在于,灯罩上方的鱼和大雁的喙相通,又经过颈部连接到腹腔。
点着油灯之后,所产生的烟气会顺着这条通道进入大雁腹部,被提前灌进去的水稀释、溶解。
有过使用蜡烛和油灯经验的人都知道,几個小时下来鼻腔里会黏附一层黑膜。
而这种灯具通却能过巧妙的设计,将油烟进行引导和处理,可见达官贵人从古到今都是会享受的。
至于说两千年前的古人就有环保理念啥的,真不用过度吹捧,贴金贴得再厚也不属于自身。
雁鱼铜灯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为百姓服务的,反而是盘剥压榨百姓的成果,连一般官员都用不上。
说几句不那么好听的题外话,到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是有人会吹捧毫无意义的“古人智慧如何如何”。
真正有意义的你拿出来骄傲骄傲没问题,可明显扯不上啥关系还要硬来,这种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思想有问题。
古代先民的确有很厉害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一样都值得无限吹捧,更不是拿来贴金的理由,那个叫遮羞。
张口闭口就要搬出老祖宗,有那时间你研究下外太空不好吗,人类文明始终还得向前看才行。
尤其那些大肆宣扬科技毁坏了原生态,工业制品没有灵性之类说法的,你咋不学老祖宗去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呢。
说回正题,雁鱼铜灯这玩意儿市面上并不算罕见,包括某些博物馆的展品,很多都是豫州一家研究所仿制。
真正的精品拢共应该只有三件,分别被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收藏,都属于一级文物。
拿出手机搜一搜相关资料,和系统显示的图片对比,好像都没有狗系统给的精美。
而且狗系统发下来的是一对,个头也达到了76.2和48.5cm的高和长,约合西汉三尺三寸和两尺一寸。
规格上比现有的博物馆藏品要大不少,外观上也更鲜亮一些,仅有几处斑驳锈蚀的痕迹,翎羽、鳞片部分的色彩非常清晰鲜明。
雁鱼铜灯并非一级甲等文物,严格来说也不能算国宝,但其存在的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这种形制的青铜器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具体值多少钱不好说,但列入顶级部分却毫无疑问。
光图片看不出啥,项靕只是跟查阅的信息做个对照,就退出去看下一件了。
明弘治十八年官编《本草品汇精要》,一般人对这套书没有了解,甚至都没听说过。
其实这套书的江湖地位并不低,被华夏和阿妹爱啃两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称为“16世纪华夏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之一”。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弘治年间官纂的本草学专著,因为当时的历史和制度原因,没能得到及时出版刊行。
但官纂书籍叙述之精要和绘图之考究,却远不是民间出版物可比的,单在这方面就足以和另一部《本草纲目》并列。
根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现存《本草品汇精要》主要是三个版本,最早的也是明光宗泰昌元年的摹绘本。
其他两个版本都是康熙和雍正年间官方摹绘的,而且只有一套留在了华夏,泰昌本和雍正本都被洋鬼子弄走了。
之前系统奖励的几套古籍,不论《天工开物》也好,还是《徐霞客游记》、《农政全书》也罢,都算得上好玩意儿。
可跟这套《本草品汇精要》相比,在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都要差出不止一个等级。
现存的三套书,可都是几百年前的摹绘钞本,别管是不是有增补,但凡钞本就有可能出现错字、漏字。
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追求祖本、手稿一类的东西,力求找到最原始的文字记录。
另外就是插图了,《本草品汇精要》全书共计有彩图一千三百多幅,均为当时宫廷画师精心绘制。
多了不用说,就摘取其中一位叫王世昌的画师。他的传世作品中,一副立轴少说都在几十万,扇面也得大几万。
书籍插图的幅面比较小,就按照一万块一幅的价格计算,笼统算下来也得千万以上了,更别说这么多幅放一起的增值。
总之这套书一旦现身,别的不好保证,单说中医和本草学层面,就不知道能震出多少大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