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凡,你不会是跟你许大爷,我,开玩笑吧?”
“许大爷,我骗你干嘛!我同学说了,清华和京大都去了他们家,就像给城里人干活一样,谁出钱多,就给谁干活呗。”
“干活?这上大学,和干活不一样吧?”
2006年,国人对大学生的期望还是挺高,一提到大学生,就是做学问、搞研究的。
可惜后来年年扩招,没有关系和特殊才能加持,很多人只能在体制内打扫卫生、写会议总结,或者进企业当社畜。
那些做学问、搞研究的毕业生,说实在,还真不如社畜。
“我没上过大学,我可不清楚!许大爷,打气筒我用完了,我走了!”
“小凡,你那个同学的电话,你能给我留一下吗?我问问你同学,是怎么跟学校老师说的。”
哪有什么同学,全是孟凡杜撰的。
重生前,他看过一个热点新闻,说某地一位学生反复三次参加高考,拿到了200万元的奖励。
三年200万元,一年666万。
十多年的物价差距,要1万元的生活费也不算太过分。
该提醒的话,都说完了,怎么谈,他不想参与。
谈的好还行,谈崩了,他就得当背锅侠。
“许大爷,这种事情哪能摆到明面上。我同学随口对我一说,我也是对您随口一提!您啊,就当我只是来找您借打气筒!现在打完气了,我也该走了!”
不等老许头回复,孟凡转身出了屋,临走时,还逗了逗许晓惠。
“许晓惠,我去打篮球,你去不去?”
许晓惠白了一眼孟凡,要不是有外人在,根本不想搭理他。
“孟凡,我还有事情要做,你自己去吧!”
“行!等忙完了,去小学操场找我!”
孟凡又拍打了两下篮球,然后走出了许晓惠家。
许晓惠看着孟凡的背影,又想起昨晚被他喊大姐,哼!我才不去找你!
老许头在堂屋捉摸着,免学费,还奖励一万元,这不仅能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还能让女儿不用担心花钱,安心上大学。
“嗯?……没球针怎么给球打气!”
老许头明白过来,孟凡根本不是来借打气筒的,“臭小子!原来是特意来提醒我的!”
院子里,几位中年人脸上,还带着笑容。
老许头走街串巷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人,得出一个结论——不熟悉的人,笑得越是开心,骗人的几率也就越大。
“差点被你们给忽悠了!穿得人模狗样,不干人事!”
老许头明白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当着女儿的面说。
虽然是穷人家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但老许头一直努力让女儿不要接触社会上不好的一面。
打定主意,,老许头步履蹒跚地从屋内走了出来。
“惠惠!你去找小凡打会篮球!”
不光许晓惠听到这话,一脸茫然,四位中年人也是如此。
刚才两人在屋内说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