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夏芳的糖果作坊,果然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因听说了边关暂时的平静,在有了糖果这种高利润商品为诱饵的情况下,不少商人涌入了边境。
这些人涌入边境以后,在看见了雪白的糖以后,都大为惊叹。
这个时代生产的糖,多是姜黄色,还带着一股子的异味,不论是成色还是口感,都没有榆州糖来得好。
而榆州糖的价格,却比市面上的糖便宜三成,如果是进价,价格还要低廉一些。
乖乖,运送这种糖去外地贩卖,价格肯定比现在市面上的糖还要售卖得高昂一些,那得赚多少钱啊。
总之,商人们激动了。
他们立即找到糖果作坊,表示要购买糖。
曲夏芳也没厚此薄彼,按照统一的批发价,给这些商人出售了大量的糖。
一时,糖果作坊小山一样的糖,就一点一点消失了,从商人们处换来了布料,粮食等。
伴随商人们的涌入,榆州这座边境城市,也渐渐有了一些生机。
当冬日里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朝廷派来的钦差,实在受不得北地之苦,急匆匆的带着一些土货,诸如毛皮,糖,药材等,一群人一溜烟的走了。
这破地方太穷了,就是寻乐子也比不得京城,居住环境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吃的喝的,都非常粗糙,他们完全无法接受。
倒是皇帝派遣来的细作,瞧瞧潜入榆州,并开始接触起了曲家人来。
他们从曲二爷爷,曲里正,曲家三个姑姑等,这几房人作手。
通过贫富差距,趁机挑拨他们和曲夏芳的关系。
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曲家人都力挺曲夏芳,一时,这种挑拨并不见效。
他们也就开始偷偷的探查起了神雷的配方来。
可惜,榆州的神雷营,由昆仑奴的巫师和曲三叔一起掌控,而且,配方还是分别管理,真正核心的配方,外人根本无法接触不到。
因辽人也没再来攻打宋国,一时,宋辽边境陷入了平静。
而百姓们,在经过一阵的胆战心惊以后,眼看着辽人没再出现,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
他们暗暗祈祷,祈祷辽人再也不来才好呢。
这样,他们的日子才有盼头。
在凛冬彻底来的时候,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落下,人们开始准备起过年的事宜来。
在军营,士兵们仍旧在军训。
在这里,必须要说一说女兵了。
由大丫带领的一支女兵,每日都在进行各项训练。
大丫被曲夏芳任命为一名百户,掌握了上百的女兵,月银足足有二两五钱的银子,可让大丫骄傲了。
从一个丫头变成一个女军官,这可是一种特例。
军营里吃饭不要钱,不少贫苦人家的女孩儿,为了讨生活,都来军营当兵。
这些女兵训练都非常的刻苦,即使在大雪天,也会进行越野等人军训,一点也不放松。
军营里的男士兵见了,那自是更加的刻苦了,作为一个大爷们,总不能让女人比下去吧?
而伴随越来越寒冷的天气,更多的流民朝着榆州涌入。
这些流民多是由于战乱而成为流民的,再有一些,是从宋国的西边涌来的。
西边有水寇,非常凶悍,见人就杀,且当地官府盘剥得厉害,不少人家实在熬不下去了,在经过商人处的消息,得知榆州在不要路引的情况下,都能给流民分土地,不少流民都心动了,这才一路冒着风雪,赶来了榆州城外。
这次来的流民实在太多了一些,足足有十一二万人。
在城楼上,曲大弟看得眉头都紧锁了起来。
这么多流民,可咋安置?
那每日,得吃掉多少的粮食啊。
如果不安置,这些人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全部都得冻死。
等把消息禀告给曲夏芳的时候,曲夏芳沉吟了一下,就让曲大弟去安置这些流民了。
这些流民被派遣的士兵指挥着排好了队伍,城门口再烧起大锅,开始给这些人施粥。
当然,施粥不是长久事,最主要的,还是把人安置下来。
在施粥的同时,她特意派遣了曲大弟和别的大夫去给流民诊治,又开了驱寒的汤药,让流民免费领取。
与此同时,士兵们开始带着还能干活的流民,在外城开始搭窝棚。
窝棚搭建起来以后,先把老弱安置进去,再开始给这些人建立房子。
不论如何,要先把人安置起来。
别的人担心流民太多,粮食会不够吃,曲夏芳这里却一点也不担心这些问题,她甚至让商人特意去四处传递了收留流民的消息。
经过多年的战乱,北地的人口减少得厉害,而曲夏芳为了扩军,壮大她的势力,扩张人口势在必行。
而扩张人口,经济问题也要继续提高才行,来年的各种规划,就变得异常的重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