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最初形成时,因为陨石撞击,肯定会出现这样特殊的地形。
其中一个岩洞,位于月球表面马特兰奎利塔提斯地区,根据吴刚号各种设备传回的分析报告。
该洞穴坑底在中午时因太阳照射会升温至大约149摄氏度,比月面温度更高。
不过坑内永远处于阴影下的地区,温度只在17度左右波动。
在这些坑的阴影区域建造基地,能让科学家们摆脱温度困扰,专注于其他挑战,比如种植食物、为宇航员提供氧气、收集实验资源和扩大基地等等。
另外,这些坑洞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基地免受宇宙射线、太阳辐射和微流星体的影响。
以吴刚号目前的速度,只要往返几次,就能把基地模块投入到洞穴内,随后就能沿着阴影扩大基地范围,甚至直接挖到岩石下方,将岩洞作为出口,在下方建设地下城市。
科幻作品里,玻璃罩覆盖整个城市,让整个城市建设在月球表面,很显然并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反而是地下城市很有可行性。
挖掘地下城市的时候,也能收集到大量矿物。
陆杨拿出的“超时空采矿”技术,去掉了“超时空”的功能,只保留熔化物质,分拣材料。
到时候只要把采矿车送到岩浆坑,不停挖掘。
各种材料就会直接蒸发,形成巨大空洞,蒸发的物质又凝结为各种材料,还可以进行基地建设。
所以距离建设月球基地,目前时机快要成熟了。
夏国的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月球基地计划。
改造的航母飞船前往火星,同样也要寻找建设基地的环境。
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其实很远,就算按照现在的速度,到达火星也要小半年时间。
所以最佳的方案,还是先在月球建设,积累大量经验,年底说不定可以直接用上。
毕竟到达月球只要一天,到达火星却要至少需要3个月。
这取决于火星和地球轨道距离。
在宇宙中计算距离和时间,可不是直线距离。
因为太阳正带着整个太阳系的星球在逃逸。
而每个星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旋转的速度还不相同。
所以不管是前往火星,还是前往更远的星球,都存在一个窗口期。
为什么要研发计算能力更强大的计算机,也是因为如果人类真的进入星际时代,星球和星球之间的飞行,其实都要经过复杂运算。
有时候必须借助星球的引力轨道。
比如流浪地球里,也写过引力弹弓,利用巨大星体的引力,可以达到加速效果。
目前火星和地球之间,也有科学家研究出了计算公式。
甚至有许多专业名词,这个叫做太空动力学,其中霍曼转移轨道,就是计算行星之间的窗口期的相关方法。
火星到地球,最佳发射时间,也就是窗口期,要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
错过了最好等待下一次机会。
如果不等待,非要硬飞过去,那可能本来只需要半年的行程,最终却要飞五六年。
7月27日中午十二点,靠近沿海的江南造船厂,再次汇聚了无数记者。
因为吴刚号返航了。
整个登月计划,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吴刚号使用了量子纠缠通讯,科学家全程人工控制,再加上属于官方的人工智能炎黄辅助。
之前设计的登月计划,本来只打算带回一千多克月壤。
这完全是因为当初设计的飞行器,无法携带更多了,必须要考虑到燃料,还有飞船起飞的质量问题。
现在却不同,本身吴刚号就将近万吨。
在黄金力场覆盖后,重量已经大幅减轻。
所以可以携带的重量,取决于内部空间有多大。
除了原本设计,通过钻头采样月表几米以下的月壤外,还在尾部特殊设计了挖掘机械。
就像是挖掘机的挖斗,一斗就重达数百斤。
挖出的月壤再通过遥控的车辆,运送到飞船内部,最终这次携带了足足数百吨月壤回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