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九章 大皇子的至暗时刻(六)

年近七十的范老宰相在见到许乐之前,心情其实很不美好。

本来到了他这把年纪,这么高的位置,对于养气这门功夫都是极为讲究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燥不怒万法随缘。

更何况老宰相家学渊源,族中自祖父那辈起就与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年轻时便学了打坐养气的法门,数十年来寒暑不辍,所以虽然年近古稀,仍旧眼不花、齿不落,鹤发童颜,保养的甚为妥帖。

这样一位老者,轻易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的心境稍起波澜,奈何最近三年,大幽实在是风云变幻,岌岌可危,自立国以来也没有经历过如此凶险的境况。

自己从小辅佐长大的幽王燕北行,被誉为大幽四百年内罕见的雄主明君,开疆拓土,威凌百代,不管是功绩还是民望,都已直追四百年前于乱世之中立旗起事,开创大幽四百年国祚的太宗皇帝。

但就是这么一位最有希望带领大幽一统中陆的君主,却在壮年之时,莫名其妙的遭遇了伏袭,与他那位伉俪情深的王后双双身死在雪夜之中。

消息传来的时候,老大人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他坐于朝房之中,端着茶盏一动不动,整个人就好像木雕泥塑一般,半晌无言,中书省十几位大人,竟没有一人敢唤他一声。

等范老大人终于回过神来,下意识的喝了口盏中的茶水,才惊觉原本滚烫的热茶不知何时竟已凉透,而自己皱纹堆垒的脸上,也已是冰凉冰凉的一片。

那个惊才绝艳,重情重义的孩子就这么去了?

直到那时,范老大人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就算燕北行已经登基称帝,已经娶妻生子,已经取得了威震当代的煊赫声望,但在范老大人的心中,他依然还是那个跟在自己身边读书问道的孩子,是自己倾注半生心血,最最骄傲的学生!

如今,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孩子……没了!

一夜之间,范老大人黑多白少的花发,彻底成雪。

但还没等他从痛失爱徒的悲痛中缓解过来,三国伐幽,羽檄频传,烽火次第燃起,大幽便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风雨飘摇,仓皇北迁!

刀兵四起,举世伐幽,国失君王,朝堂崩乱……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大人不得不放下私情,强忍悲恸,亲自出马,以三世辅臣之姿力排众议,拥立王弟燕北寒登基继位,这才勉强保住了大幽最后的一点薪火。

好不容易等到了据守莽山,三国退兵,定都蓟城,可身心俱疲的范老大人,却依然没有办法急流勇退。

原本分散在五州之地的大幽子民,全部涌入了寒冷贫瘠的幽州。

吃饭、务工、安家、置产、农耕、桑麻、开矿、边贸、商路、漕运……一个又一个问题彷如退潮后沙滩上的贝壳,全都一股脑的冒了出来,块垒般卡在大幽官员们的喉咙里,吐不出又咽不下,不知有多少官员为了这些问题夜不能寐,熬红了眼睛。

今日早朝,问题依旧多多,四处筹粮的车队辐射的范围已经越来越远,回来的越来越慢,可车上运回的粮食却越来越少,除此之外,还有城里的治安问题,流民的安置问题,作奸犯科者的处罚问题,军队的抚恤换防问题……

朝堂上,先是户部和工部吵成了一片,然后兵部又遭躺枪,因为大家都把罪责归结在了兵部大佬们作战不力上,再然后,刑部也不可避免的搅了进来,起因是蓟城的大牢已经人满为患,他们请示皇帝是不是可以先杀一批,但这个提议随即就遭到了御史台的疯狂弹劾……

最后,当吏部和礼部也莫名其妙的被拉下水时,范老大人已经快半疯了,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这里头究竟干礼部什么事了,为什么他们居然也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的骂个不停?

难道兵部那帮粗坯睡了他们婆娘不成?……气的老人家夺了殿前武士的金瓜直接砸人,这才勉强镇住了场面。

这是范老大人这辈子上过的最乱的朝了,简直比坊市间的菜场还更加不堪!

然而让他真正气愤而又深感无力的是,自从定都后恢复了早朝以来,每天的朝堂竟然皆是如此!

如果北行还在……

范老大人手持金瓜,立于乱哄哄的朝堂之上,惘然而又悲凉,不可抑制的想起了自己曾经最最喜爱的学生。

如果只是这样,还不至于让范老宰相失态,但是散朝之后,皇帝陛下竟然亲自把他请到了延英殿去。

这位先王的弟弟,如今的皇帝陛下,与先王并非一母所出,因此相貌与燕北行也有很大差别,兄弟二人只在眉毛和嘴唇处共同继承了老幽王的一些特点。

在延英殿中,君臣二人对面而坐,距离拉近之后,在范老大人的眼中,却着实对这位兄终弟及的新王陛下,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他虽然比他哥哥更加年轻,却远远没有他哥哥那般的雄姿英发,光风霁月,而是学足了他生母当年那种守拙木讷,沉默寡言。

这在很多朝臣嘴中乃是沉稳城府的代表,但范烨却觉得这位新王陛下多做戚戚之态,望之不似人君!

哦对了,新王燕北寒的生母,便是当年太掖池边的一位宫女,机缘巧合被老幽王临幸,直到生下了儿子之后,才勉强升为昭容,儿子却被放在了老王后的身边,与他哥哥燕北行一同长大。

延英殿里,新王陛下亲自奉茶,举手投足间执晚辈礼,言谈中更是对老大人多加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