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了那么多的武侠剧在我看来里面都只有武,没有侠所有的武侠剧里的大侠都是些天生杀人狂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一样都是长剑一挥,地下马上躺倒一片而大侠们都是面无愧色,没有丝毫的内疚和怜悯之情他杀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老鼠,蟑螂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的电视剧还在宣扬杀人狂这是多么不和谐啊但是这样的片子都播出来了你能说我们的体制有问题吗这种片子要是放到美国该早就禁播了吧
编剧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在中国做编剧是难但是如果老拿烂剧本来应付,那么编剧的地位和待遇凭什么提高地位不是别人赏赐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最后中国整个电视剧的制作和市场是有问题的外国都是电视台在拍电视剧,电视台是供方观众是需方中国是影视公司在拍电视剧影视公司是供方,电视台是需方根本没有观众什么事观众只能被动接受整个市场主体完全乱掉了怎么能有好的电视剧出来
导致这种现状有一大原因三小原因。
这一大就是体制问题。
体制导致原因一,广电
广电不可能允许没有歌颂我党的影视作品问世;广电不可能允许任何没有关系网的(非圈内)人员的作品走红;广电不可能允许没有参与潜规则的人士作品流传;广电不可能不对你的作品进行和谐处理!等等广电在这里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最大功劳要记在广电身上。
体制导致原因二,盗版和被轻视
由于体制导致盗版到处泛滥,所以当代中国人根本没几个人支持原创!所有人都想尽办法抄袭他人的精华。就连帖子都是转载多过自己写!!!原创得不到保护,谁还去浪费时间创作?!!再加上体制规定导致了编剧的报酬相对国外严重偏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影视圈里的人们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炒作”上!所以剧情可以非常白痴,但仍然会有个好卖点,因为打上xxx主演,就胜过一切好剧本!!!!!
体制导致原因三,教育问题
这绝对是体制的过错。毫无疑问!体制让当代中国人的教育都是填鸭式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知道我所有的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在学校被磨平了。老师告诉我,你要想继续混下去,就乖乖老实的跟着我做,不要搞特殊,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做个“坏学生”!!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是x档案那个男主角大卫布楚尼演的虽然是讽刺美国电视剧的制作流程的但是里面介绍了许多美国电视剧的幕后制作过程我们知道做观众调查在美剧中是个重要的环节从选角开始,到电视剧的名字,到拍一集来看观众反映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观众的参与和对观众的尊重
一个剧本会受到很多限制资金上的题材上的政治上的宗教上的美国的编剧就容易吗美国能让你写个美化杀人狂的电视剧而且能让你放到相当于ty这样的大众媒体上播放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就可以这么说来中国的编剧该是全世界最幸福的
还有人觉得一搞分级就可以把中国编剧的弱智治好似的我看未必美国的编剧也是想着让自己写的故事能够让大多数人看到的那他要是写个限制级的剧本就意味着他写的故事的播出时间,播出范围,受众面将会变的很小那他的待遇也就意味着会降低很多有谁会那么傻专写限制级的东西,有钱都不去挣
如果我们仔细来分析美国的电影分级细则,其实美国编剧的限制并不比中国少,有些方面甚至比中国还要严格,严厉
前两天看了集结号,戳戳受那么多人追捧的冯大导演和该片编剧的痛处讨论仅限导演与编剧,不涉及政治,请阅者不要搅和进与相关评论
整个电影故事情节上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剧情很不连贯大篇幅内战,突然就跳跃到朝鲜战争,再跳跃到战后复员,前后跨越近十年时间电影改编自小说官司,编剧似乎想把整本书都排出来,可惜力不从心,想什么都交代清楚,结果拍出来的片子就很唐突想拍的东西太多,但编剧和导演取舍不当,所以影片拍的有点乱
影片刚开始部分的攻城戏,完全是吊观众的胃口,想让大家立马被影片吸引,但有点过于泼墨,导致大家产生一个错觉号是一部战争诗史片,而且会认为这种惨烈场面会贯穿整部电影,让大家接受战争洗礼,知道烈士的伟大谁也没想到影片后半部被拍成刻画男人情感的文戏个人觉得这个引子虽然不能说是失败,但是已经无意中把整个片子的基调定了,再拍后半部的文戏就显得不合适顺便说一句,战士标准的持枪动作感觉很做作
引子结束,开始接受狙击任务,做了简单的交代后,镜头又迅速切换到战场这部分持续了约30分钟,场面明显感觉到导演无法把握,拍摄的角度和手法显得凌乱,让观众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感,拍到爆坦克的时候情况更明显如果场面再延续10-20分钟,基本上会拍砸掉没拍出男人面对死亡时的凛然义气,那种为了战友慷慨引颈的豪情,没拍出坚守阵地的诚信缺少特写镜头,只能用残酷血腥画面渲染战斗惨烈,只能机械的报死亡人数,只能无病呻吟的讨论撤退还是坚守最后用整个整地的灿烂爆破结束爆破效果是好,但没挖出内涵来而且个人认为拍出敌人进攻的场面是失败中的失败,完全可以从第二视角去拍摄谷子地的部队是如何战斗的,国军的前进显得很滑稽
然后再转到朝鲜这一段只想引出谷子地和小团长的交情,完全没有必要拍即使不交代,我也不觉得会影响后面故事的叙述战友老婆的出现也无足轻重至此54分钟的武戏全部结束,后面带来冗长的感情戏
首先我会删去朝鲜战争那场戏,这一场脱离了影片主题,
其次,我会删掉邓超演的团长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使后面的“伸冤”的戏阻力大大减小,矛盾不太突出,悲剧意义也大大弱化。
最后,我会放把影片前后两半部分的戏穿插进行。影片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个是“集结号”,另一个是“伸冤”,一武一文,从谷子地挖煤作为戏的引子,从分粮一场开始,把战争场景分成数段,在伸冤的中途,通过回忆的方式不断插进战争场面,使整部戏平衡进行。影片高潮是找到战友遗骸,而不是平反昭雪。
一部立意好,导演也不错,演员质朴,特效还能看的过眼,摄影有些抖的片子完全是毁在编剧手上,导演也不是个东西,你t成那样啊,开拍前咋就不能仔细仔细看看剧本啊?人家黑衣人2的剧本改了10几遍才敢拍,那拍出来才叫个东西啊,就知道傻往里扔钱!你以为你扔了钱拍了大场面,就能叫震撼了啊?少把中国观众都当蠢货。不好好想想一部影片的立意根本,就想着把炸弹怎么炸出花来赚人眼球,真是脑袋被门夹了!
全t帮驴,一部多少带点战争题材的片子竟然就叫一个人当编剧,能顾及那么全吗?怎么也得成立个小组之类的啊,多问问专家的意见,虚心请教,翻翻史料,搜集资料,就知道钱钱钱,一部电影才拍了三个多月,那破宣传愣是耗了两个月,你丫要是能把搞那个什么万人集结百位明星助阵的破首映礼的劲使到电影上,也不至于拍到现在这种程度啊!我看现在的中国导演啥都不缺,不缺钱,不缺人,不缺好的剧本,不缺市场,就t没成名前那股不带浮躁的血性!不拜名利的沉稳!只为艺术的浪漫情怀!
亏得俺看片花和主题曲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愣是看电影的时候t滴眼泪都没落。
《功夫之王》:九大不足印证好莱坞失手
胡不鬼文
“《功夫之王》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直到看完全片,我才确信成龙说这句话果然不是因为谦虚。一部连孙悟空的出身、性格、爱好、兵器都要详细交代一遍的电影,可能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吗?但拍给美国人看并不是罪,照搬来给中国人看也不算错,问题是两国人民看到之后如果都要比赛谁先睡着,这就不是“国别论”所能解释的了。
凭良心说,影片的前十分钟还是紧张而精彩的,特别是片头,充满了出人意表的想象力,连杰森跟老霍的中文对话都充满了趣味性和喜剧张力(关于邵氏和正版的那段对话,更是充满底层的喜感,让人有同气相求的感觉)。但当两位大哥一一现身的时候,影片便迅速地朝一部毫无新奇之处的“行货”滑去,究其原因是很多地方处理不当所致:
一、为了让成龙、李连杰开打,本来一句话就可以消弭的误会愣是不说,而且两人刚打完就开口澄清握手言欢,更让人觉得刚才超过5分钟的打斗简直是有钱没处花,肉多自己找练,摆明了为打而打(何况也说不上打得有多精彩);
二、编导为了平衡两人在打戏中的分量,安排两人得手和中招的数量基本持平(难为八爷做算术了),成龙挨一脚后,肯定是李连杰要吃拳头,反之亦然,比武成了毫无悬念的游戏。而且后面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喜剧没有延续下去,很快便面目雷同了。
三、多场打斗面目雷同,层次不清,颇为混乱,跟80年代内地武打片的群殴场面有得一拼,比起八爷的旧作《黑侠》、《精武英雄》、《铁猴子》等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唯一的亮点是李冰冰的鞭子招数和搭弓射箭的动作,她的造型和表演也到位,是全片不多的亮点之一,只是她跌下悬崖的那声哀嚎顿时让人兴味索然。
四、编导为了集中展示东方式景片,生硬拼凑各种典型景观,特别是竹林,都让人腻味了,更狠的是鲁彦等人从小酒馆一冲出去就是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地理上可以说得通,但给人的感觉是外国的编导太急功近利,像在舞台上拉升降景片般偷懒。而且景和故事、人物没有结合好(除了杰森水下练肌肉那段尚可),一样的打斗换个景一样成立。
五、最致命的是,影片的故事里缺少中间地带的灰色人物,黑白分明缺少悬念,让人感觉有些乏味,为了冲淡这一点,编导也知道让李连杰和美国小孩在出发时间上争执一下,但还是无法挽救大局。同是商业大片的《指环王》这一点就做得很好。试想,如果让白发魔女幡然悔悟,与鲁彦(听说按照原来的剧本设置,伤害她的人正是鲁彦)做成一对,那多有意思,其实把一个受到伤害而去害人的女人打下悬崖,还不如让她“改过自新”更能打动观众。
六、影片喜剧桥段颇为突兀,比如让和尚李连杰当众(而且是当着后辈的女孩)撒尿浇成龙,恶俗得让人大跌眼镜,而且于人物性格过于跳脱。另外喜剧桥段是时有时无气韵不畅,类似美元付小费的细节还不错,可惜仅此一处,难撑局面……
七、关底boss,也就是反面人物过于苍白和无能,大家明知道玉疆武士是打不过孙悟空的,心知肚明的结局显然就没有意思了,而过程又缺乏让人激赏的创意,因此影片后半部分基本上在数时间,该结束了吧。
八、主要人物是谁?鲁彦、默僧、杰森还是孙悟空?似乎谁都是又谁都不是。这样“虚焦”的人物设置是商业电影的大忌,我宁愿相信美国版的《功夫之王》里杰森有更多的戏份(比如北美预告片里就有中国版未出现的镜头),他其实应该是古老预言的实现者,是叙事的中心人物,但中国版显然是为了照顾(或者说自以为在照顾)中国观众对两位大哥的感情,将他俩的戏份和重量进行了提升,但结果却破坏了故事的整体性。
九、爱情元素没有尽情发挥,有些浪费,传说中的刘亦菲银幕初吻,似乎没有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