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心要取代宋国的他来说,文士越多越好,将来打下天下后,就能任用他们。
所以,看着各县缺失的官员名单,朱武道:
“一县之政,若是尽归于知县一人,不免产生弊端。”
“我决定把县的事务拆分,除知县作为主官负总责外,另设数位辅官,各自掌管一摊。”
“县里面的政务由主官和辅官组成政务会,共同商议决定。”
终于把目光投到县一级,朱武决定在这时候,改革县中官制。尤其是有了足够的人才后,朱武决定仿后世的集体领导,以知县负总责,其他官员各负责一个方面,以县政会的形式,决定县中事务。
对此闻所未闻,王伦道:
“辅官如何设置?”
“都要负责什么?”
“县政会若商议不决,那又该怎么办?”
朱武筹谋已久,对此胸有成竹,道:
“辅官中的首位,自然就是县丞。”
“县丞是知县的副手,凡是县中事务,县丞皆可插手。”
“所有正式公文,除军情外都要有县丞副署,没有县丞副署的文书,一律都是无效。”
“县丞比知县低半品,地位在辅官中最尊。知县出缺之时,县丞优先代理。”
将县丞的权力大大加强,朱武虽然没有仿照后世的书记和县长将它提升为和知县平级,却给予县丞副署权,大大限制了知县的权力。如果知县不得到县丞配合,他在县中的施政,一定大受阻碍。
与会的都是聪明人,听到朱武解释,很快就明白了其中意义。知道以前在知县压制下处于闲置状态的县丞,会在这种制度下真正成为副手,甚至若强势一些,能够和知县分庭抗礼。
定下县丞职责,其次就是县尉,朱武道:
“县尉和县丞一样,级别同样比知县低半品。”
“县尉要负责县中兵事,掌管民兵预备役。”
“同时要缉拿不法,掌管县中刑狱。”
将这些事交给县尉,朱武又想起县中衙役,向众人道:
“县尉之下设立巡检,级别暂定为正九品。”
“巡检掌管巡警,取代衙役捕快。”
“巡警要以退伍军士优先,设立和军衔对应的警衔,负责执法事宜。”
把衙役改巡警的事情说了一下,朱武决定在县一级建立警察制度。以刑法处为首,自上而下管辖。这样他就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让退伍军士,有明确的地方可去。
对警察制度不了解,众人大多没有看出这方面的要点。唯有李云,对刑法处职权扩张有些兴奋,知道以前在县中由都头负责的事情,如今都归于县尉、巡检。
将县尉的职责定下,朱武又确定了县尉这个职位,以转业军官优先。让那些受伤的军官,有地方发挥余热。同时以军队和地方交流的方式,加强地方控制。
然后,朱武继续说道:
“县丞、县尉之外,当以主簿为要。主簿掌文移出纳,以及钱粮税务。县中所有文书,主簿都要有备份。县中所有收支,都由主簿负责。”
“同时,在县中要设立县法官和县学正,负责司法审判和文教礼仪之事,对知县、县丞、县尉、主簿的违反法律和违反礼仪行为,都有纠正职责。”
“主簿和县法官、县学正都是正八品,和知县、县丞、县尉一起,组成县政会。”
“所有县中事务,都要由县政会决议。县政会通过的事情,各官吏必须执行。”
一口气将这些职务定下,众人粗粗一算,便发现县中正式官员,至少有六个人。燕山府路三十一县,需要有一百八十六位县官。如今这些官员,至少有一百多员空缺。
这样一个结果,自然让萧让欣喜不已。有了这些官职,这次的新科文士,就好安排多了。尤其是丙科文士,都能安排成县主簿、县法官、县学正。
只是,想到丙科文士的数量,萧让欣喜之后,重新变得忧虑。朱武这次招收的文士太多,只靠这些县官,难以全部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