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舅舅说到这,又补充一句,说:“对了,可能明天或者后天就会有人来,你也不用管他们要干什么,小舅舅先给你大声招呼……”
“哦,那我真不管了。”杜奉天听到这,立马就明白杜小舅舅刚刚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了,一定是自己先前拉回家的李子被老妈给外公他们送了些过去,从而发现了什么,这才引得小舅舅亲自上门。
想通了这些,杜奉天不禁暗暗责怪自己大意了,好在小舅舅的样子并没有怀疑自己,倒让他安心了一些。
送走了杜小舅舅,杜奉天接下来依旧提心吊胆了几日,不过,当他发现来人只顾着把果园里的李子摘走,对于人却一概不理,也渐渐放下了戒备。
五一过后,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不过,菜地和山上的活都交给了陈大爷和岑叔二人,倒是让杜奉天享受了老长一段甩手掌柜的日子,直到一日岑叔的小侄女月莲上门抱怨杜奉天把山里的活都丢给他叔,害她好几次从学校回来都没吃到野兔肉,杜奉天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做法太欠考虑,也太过分了。
正要找岑叔、陈大爷二人商量一下放假的事情,结果却被陈大爷、岑叔二人抢先来找他。
原来,自大过来帮着杜奉天干活之后,陈大爷、岑叔二人也不知怎么的,以前那些伤病痛病竟不知不觉消失了,等进入了4月末,5月初这段时间,身体的情况越发好得明显,尤其是陈大爷,他甚至感觉到自己佝偻的腰居然也挺直了不少,腿脚一方便,走路也不费劲,就像是全身上下都憋着劲似的。
当然,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是杜奉天每日增加的空间水起了效果,都把功劳归结于杜家的伙食好,又有固定活计干的缘故,于是,精神头越来越好了,再想想杜奉天这段时间大胆的做法,然后结合一下自家的情况,二人就合计着养起了鸡仔。
乡下的小鸡都是母鸡抱窝来的,只除了多攒一些鸡蛋,要多样几十只小鸡,特别是在春天这个时节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陈大爷和岑叔二人也算是庄稼老把式了,想着伺弄几十只小鸡仔也不是什么费神的事,上下班前后就能搞定,就育了不少鸡仔出来。
这事一开始他们两个都没发现不妥,最近闲来无事算算喂食的米糠花费,可把陈大爷和岑叔二人吓了一跳,又想到这鸡养出来之后的销售问题,就感到头大了。这不,憋了几日,依旧没有想出妥善处理的法子,只得前来找杜奉天给他们出出主意。
杜奉天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咋然听到岑叔、陈大爷二人说起,一时间也难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过,看着岑叔、陈大爷二人略显焦头烂额的样子,他还是认真地把详情打听了清楚。
“陈大爷、岑叔,你们之前打算养多少小鸡?现在手上总计又是多少?”杜奉天问。
岑大叔先回答,“我原来打算养五十只的,家里有些余粮,倒可以支撑到鸡仔长大,不过,抱窝的时候不小心弄多了一下,就变成了两百只,如今我可头疼,还有你婶子天天跟我吵,烦都被她烦死了。”
“那陈大爷呢?”杜奉天听了岑叔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陈大爷身上。
不曾想,陈大爷竟比岑叔还要做得离谱,他告诉杜奉天说:“我原本打算先养个百来只鸡仔的,我家的情况小天你也知道,要是这鸡养出来,手头也能宽裕一些,只是没想到这回失策了,我家的十二只母鸡,全部浮出来之后,就有将近三百只鸡仔,而且很多鸡蛋还是跟乡亲们换来的……”
杜奉天皱了皱眉说:“听岑叔、陈大爷你俩的话,我大概知道了一点,你们的鸡仔孵化都多了对吧?”
“是啊,多了很多,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喂了,我正发愁呢!”岑大叔说。
陈大爷也跟着点了点头,回答道:“是啊,这么多鸡仔攒在一起,还得防止它发病,可愁死我了。”
杜奉天又问,“那岑叔跟陈大爷你俩现在有什么想法?打算继续养着?还是把这些鸡仔卖掉?”
“卖不了,也没人要,我们是打算养一部分,毕竟太多了可顾不过来,可是,这剩下的该怎么处理,真是发愁了。”
杜奉天听罢陈大爷和岑叔的话,沉吟了一下说,“既然如此,我倒有个想法,把那些多出来的鸡仔集中放我果园里养着,以后我负责出粮食,你们帮着打理,养成后,你们各自占六成,我占四成,销售就让小白给咱们想法子。”
“咦,这倒是不错啊,你这里大片的果园用来养鸡最好了,空间足够大,鸡仔也吃草和烂菜叶,能省下不少粮食,不过,小天你才要四成会不会太少了点,那个粮食可不是小数,万一亏本了怎么好?”岑叔和陈大爷高兴过后,顿时想到养鸡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不免又起了担忧之色。
杜奉天摇摇头,说:“无碍,我有法子能把鸡养好,到时候就是要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不辛苦。”听到杜奉天有办法,陈大爷和岑叔二人连忙摆手示意说。
稍后,他们又当着杜奉天的面感慨了一句,“这样一来,可比我们自己折腾好多了!”
“咦,对了,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不用嫌弃鸡仔多了,这里果园整整十亩地,再加上四周围这么大一片区域,不行,我们还得合计一下,看看能不能继续让母鸡抱窝,这点鸡仔可不够啊!”陈大爷忽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嘀咕了出来。
之后,又拉着岑叔陪他一起商讨将来的养鸡大计,当然,要合伙养鸡,除了准备足够多的鸡仔和粮食,鸡窝也是必备的物资,这个岑叔和陈大爷都没空,只能交给杜奉天来安排了。
杜奉天做事,大家也知道的,只求快,又怕麻烦,所以,第二日就看到他跑到村里找了不少会竹编的妇女,干脆花钱让她们帮着做了几十个大鸡笼,然后分散放在果树底下,又买了不少胶纸,夹着一些稻草一起做了鸡笼同样数目的“小屋子”遮挡风雨,这就是鸡仔们日后的住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