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我都在想,中华文明是一定会要来的,只是不知道设计者会选择哪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
而且令我感到不安的情况是世界线的变化。两个世界终究是不一样的,存在变量,变量就是天意的存在。而且天意主要影响的区域就是华夏文明圈,作为海外来客的宁家人对历史真正开始产生影响,是在唐中后期,尤其是唐亡以后。
所以两个世界的中国史,在唐亡以后,也许大趋势差不多,但是具体到细节就可能不一样。
所以即使另外一个世界也有埃赫那吞和苏格拉底,但我并不能保证接下来的华夏文明,尤其是唐以后的华夏文明,也按照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发展。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一片钟声之中,我们眼前一片黑暗,随着手电筒的光芒照射而去,一艘黑色的大船翩迁而至,仿佛停泊在水面上一样飘飘荡荡,等待我们上船。
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会有船和水?
我们把手电筒转向船底,那里黑色的波涛起伏。乍一看真的跟水波荡漾的感觉一样。仔细一看,实际上是无数根黑色的石柱上下起伏,模拟水波汹涌,船只被石柱顶托前行,就像是行走在水面上一样。实则是陆地行舟。
“上去吗?”方近月道。
“当然上去啊,人家都等着了。”
石柱波涛降低,就如同退潮的感觉,船身也跟着“水面”缓慢下降,直到我们可以跳上去的高度。
我一边等着上船,一边琢磨历史上有哪些与船有关的事件。是隋炀帝下扬州?还是赵构被金人追到带着朝廷百官出海逃命?还在海面上带着文物百官放小桔灯来着。是传说中的建文帝出海,还是郑和下西洋?
这几件事里面,要说对文明影响程度深一点的,应该是赵构出海,这件事背后象征着华夏中央政府第一次被异族彻底驱逐离开九州大地,也象征着整个第二帝国最文明、最繁盛,集中了几百年文华风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黑暗中传来了甲士行走的声音,木质甲板发出咚咚咚的声响。
方行之当先一个,跳上了甲板,随后似乎被吓了一跳,小声用四川话骂了一句龟孙儿。但也没有示警,估计暂时没有危险。
我们依次跳下去,所有人都上船以后,原本停泊的船只启动,向黑暗中启航。
这艘穿航行在石柱之上,本身其实并没有动力,全靠石柱运动顶托其前行,所以速度并不算很快,舒适程度也远不及真正的船只,常年在这上面恐怕骨头都得颠簸散架了。
这时候我才借着手电筒的灯光注意到身边其实站了一队身穿黑色战甲的男子。乍一看还有点吓人,难怪方行之骂了一句。好在有了先前那些经历打底,我也知道这是npc出海了。
npc是一队甲士,我仔细去看,不是人,也不是木偶,而是类似于石质的面孔,五官的雕刻也很精细。这玩意儿只要是个中国人都能认出来,这不是秦兵马俑的风格吗?只不过身上都铠甲战刀都是货真价实的家伙。再看这些兵马俑风格的鬓角胡须发髻的形状,的确都是秦时风格。
我不由有些舒了一口气,秦代的时候天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还很小,所以历史应该不会有太多不同。同时还有一些兴奋,这可是秦,秦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不言而喻,哪个热血男儿不想抱着始皇帝的大腿叫一声爸爸呢?
秦和船只能够扯上关系的片段肯定有,但应该不是广为人知的,所以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这可能是秦代的哪一件事情。
那群秦卒见我们都到齐了,就开始走上前来搜身。我惊了一下,那些木偶可以动是因为有丝线吊着他们全身各处节点,这些明显是陶土制身躯和铁甲装备的秦卒可以动,却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了,难不成是机器人?
其中一只秦卒来搜我的身的时候,我颇为敬仰地偷偷摸摸摸了一把那身铁甲,见人家专心致志搜身,没什么反应,这我可就不困了,靠近他胸口那里听了听,不是变态了,而是向听听是靠什么驱动的,胸膛里当然没有心跳声,是嗡嗡的摩擦声,还有蒸汽喷涌的声音,但不能证明这就是靠蒸汽驱动的,因为真的很难在这么小的身躯内仅仅依靠蒸汽作为整具人体的动力,最有可能是混合动力,只是依靠蒸汽作辅助。
秦卒大人也没有因为我是一朵娇花就怜惜我,把我全身上下搜了个底朝天,见其他人也跟我一样憋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搜完身,把我们一身装备包括手电收了个七七八八,秦卒这才带着我们向里面走。
甲板相当大,有点像是楼船,我知道里面肯定就是大人物了。随着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身侧两边的甲板上一盏一盏亮起了幽幽的灯光,光芒仅能够照亮小小的一片区域,所有的灯光连起来才能够勉强将整张甲板映照得幽幽发蓝。
越向里走,身侧的npc就越多。除了身穿铁甲的秦卒以外,还有两列文官打扮的人物,以及远远侍立在高处的躬着身子的人,一看就是太监。
所有人都在幽蓝的的灯光下注视着我们这裙外来人。
我边向前走,一边忍不住心潮澎湃,这阵仗,还能有谁,该不会真的是那个男人吧!
一名白面无须的老太监止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这时候我终于能够看清楚站在最高处的那道身影,那个人的体格常人要伟岸得多,看侧影就知道这个人身穿冕袍,负手而立。
这他妈的要不是秦始皇谁敢摆这么雄才大略的pose?
那太监尖着嗓子大声道:“徐福使团觐见皇帝陛下述职——”虽然尖着嗓子,实际上还是有很重的杂音,就像是信号不好一样,我也能够宽容,毕竟这么多年了,别说这位公公的嗓子了,就是这艘船其实也已经破破烂烂跟鬼船似的,可始皇帝陛下还是要和文物百官等在这里演这出戏。
太监通报完,随即小声道:“跪。”
我们也不要什么脸面了,阿吞神都跪过了,还不能跪个始皇帝?
我一边下跪行三拜九叩,一边在脑子里琢磨,秦始皇,船,徐福。
太监说我们是徐福使团,而且还是述职。
始皇帝和徐福的故事流传很广,但是具体到细节其实很模糊,徐福出海寻找长生药,需要坐船,但是你嬴政为什么会在船上,亲自来监工吗?
行礼结束,我们站起身子,等着npc给反应。
站在最高处的那道身影侧了侧身子,似乎是撇了我们一眼,随即又将视线移开,继续摆那个雄才大略的pose。
“徐卿的药找到了没有?”一道淡淡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述职,述职,这个时候徐福是来述职的,结合始皇帝这个问题,说明徐福早就出海去找长生药了,现在是来述职的,可是不是说徐福出海之后就直接跑了吗?怎么还会被嬴政逮到报告工作?这不是要杀头的吗?
船船船,还有船,重点是嬴政为什么会在船上。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记起来秦始皇和船有关的事情了。
始皇帝的第五次东巡,路线是从陕西到湖北,顺江而下过南京到浙江会稽山祭拜大禹,之后再出海,坐海船一路北上,在山东琅琊落脚,打算经过河北返回咸阳。
但当东巡队伍到达河北沙丘的时候,嬴政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