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1章 长公主府

钱氏也提醒丞相:菡萏似乎把长公主得罪了,你注意一下。

长公主脾气古怪,京城里谁没有得罪过她?不碍事。丞相不以为意。虽然知道丞相说的话未必无理,但是钱氏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酸。

罢了,先别轻举妄动。若是苏元有了警惕之心,我们再想谋划也就来不及了。丞相没有注意到钱氏微妙的表情变化,自顾自说道。

是。钱氏只是应承下来,她很快就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让丞相看出什么来。

经此一事,苏元越发谨慎。她以自己要撰写书稿的理由婉拒了许多其他的宴会,只留在卫夫人的女医馆看病授课。这期间,只应长公主的邀请去过一次她那里。

要说长公主的效率还真是快,平乡侯府一别之后不出十天,她就一个帖子把苏元叫了过来说是查到线索了,让苏元赶紧过来。

苏元坐着马车去到长公主府的时候,很有些意外。公主府是超品府邸,可以跟皇宫所用装饰相同但是长公主府却不想皇宫那样金碧辉煌,这里所用的乃是黑色与青色居多,红色只作为装饰出现,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跟着管家在府里弯弯绕绕走了许久,才看到平宁坐在水池边垂钓。这座府邸占地很大,人也不少只是都是侍女随从,真正的主人只有长公主一人。

你来啦?长公主见到苏元,悄声道,脚步轻点,我钓的鱼快上钩了。

长公主话音刚落,只见手中的钓竿轻轻一晃,隐约可见水中有一抹红色飞快地逃离了。

哎呀!她十分懊恼,还是逃脱了。

既然钓不成鱼,长公主便把手中竿子一丢,站起来,你跟我来吧,边走边说。

我的人出去查了查,发现你告诉我的那个侍女叫做红玉,她父亲是个赌棍,向人借了高利贷,偏偏这生意是在钱氏的娘家。长公主沿着长廊缓缓走着,苏元跟在后面认真倾听。

高利贷?钱氏都已经是宰相夫人了,她的娘家做这些不是败坏丞相名声?苏元十分不解。

这生意来钱快,谁舍得放手呢?钱家也不是直接做,中间绕了几层,最终是握在她家手上。长公主对此司空见惯,缓缓道来。

红玉与钱氏有所勾连,这两个人能连在一起的话,困扰苏元的事情也就有了结果此事必然是钱氏主使无疑。

钱氏与我无冤无仇这般针对,真是十分莫名其妙。

你的女医理想太过高调,终归会叫人看不顺眼。钱氏在京中这么多年,乃是贵妇人之典范,你道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相夫教子真是绝了。

长公主口里说着夸奖的话,脸上的表情却是讽刺至极,她就像是一个女版的丞相,一言一行都配合着真正的丞相,简直是温良贤淑的不得了。有人说要是没有钱氏,咱们的丞相大人还要在熬上十几年,才能做到丞相呢。

苏元看着长公主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了声,长公主也忍俊不禁。

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您是说与我作对的不一定是钱氏,而是丞相是吧?就因为我倡导要兴起女医?苏元觉得有点好笑,这些大臣放着国家大事不管,管我们小女子做些什么?

大事要管,你这个小女子他们也要管。长公主慢条斯理地竖起一根手指,不然他们的威严何在?这做官啊,不就是一个管么?不把你管的束手束脚,怎么体现出他们的厉害来?

但是这件事最终拍板的又不是他们,而是皇帝。苏元十分肯定。

长公主眼中露出笑意:不错,他们能不能管还要看陛下的意思。不得不说,你之前在宫里还真是广结善缘,贵妃皇后统统认识了个遍。我听说,陛下差点就要留下你了是吧?

苏元点点头,长公主哼了一声,我这个哥哥,出尔反尔还真是一流。苏元就当没听见这话。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在你没闹出什么幺蛾子之前,陛下是不会收回自己的准许的。平宁长公主很了解自己的哥哥,他对苏元还是有点愧疚的,因此才会大笔一挥就批准了女医。如今朝中对此持有相左意见,只要拿不出实证,陛下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意见。

如此说来,倒是好事。苏元不以为意,只要陛下还是支持自己的,那么自己就要努力走下去,撑起一片天。

我听说你这几日闭门落户就跟隐居了似的?长公主忽然问苏元。

嗯,我担心还出现上次的那件事,又不是每次我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所以索性避免是非。苏元解释道。

这样也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省的被人打扰。长公主也赞同苏元的做法,这样吧,就说我命令你在家潜心写书。这京城内除了宫里那几位,还没有人敢找我的麻烦。

于是,苏元从长公主府离开之后,京城里就流传开一则消息,长公主听闻苏元有心编撰一部妇科专著,喜不自禁,直言此书将会造福天下女子,遂令苏元专心写书,不得有误。

这则消息在京中又是一阵轩然大波。大夫们都好奇苏元会写出什么来,妇科一向是个朦朦胧胧的医学,很多大夫自己都搞不清,苏元此书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标杆。而夫人小姐们也很好奇,她们有些有难言之隐的,就期盼着大夫可以帮忙。

本来想找苏元玩乐的人家,此时都偃旗息鼓。长公主此言一出,基本上无人敢再往枪口上撞,耽误苏元写书了。不然得罪素以脾气古怪闻名的长公主,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苏元可算得了一段清净时光,于是便开始沉心起笔,打算写出自己理解中的妇科医学。不过她也不是完全闭门不出,毕竟日常的问诊还是需要的,有时候她也会出诊给人看病,毕竟广泛地积累经验还是必要的。

这一日,苏元被一户人家请到了家中问诊,病人是一个老妇人,是她的媳妇儿请苏元来的。她的媳妇儿耿氏在苏元这里看过病,这一次婆婆生病就也把苏元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