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冬,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洛阳上,因为那里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大汉太师,董卓死了。
但出奇的是,整个大汉朝廷对于董卓的死因语焉不详,似乎谁也不清楚这位董公是如何暴毙的。
董卓的事也就罢了,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天子驾崩了!
天子刘辩上位仅一年余,年方十四,怎么就突然走了呢?
正当天下人还在消化这个消息时,
后续的官方解释出炉,
国贼董卓谋逆,暗伏甲士刺杀天子。
忠于天子的汝南袁绍,揭竿而起,率领天下勤王义军,将董卓诛灭。
这个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也有聪明的智士暗中疑惑,董卓杀皇帝有何好处?
而且袁绍要动兵,至少得有个准备时间吧,怎么会这么快把董卓就除掉了?
更有目光睿智者,暗中传播,恐朝中有奸佞之臣,行了大逆之事,嫁祸于董。
可无论如何,这些议论是传不到上面去了,对整个天下大势也无任何影响。
天子逝去,大汉举国服丧。
少帝刘辩的尊号经过朝堂激烈的争论,也评议出来了,取字为“哀”,哀者,意味着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同时,由袁绍和司徒王允、天下诸侯共同组成的联盟,打算共同推举宗室子弟继汉帝位。
可惜,在推举继位皇帝的过程中,
以袁术为首的一帮人,共同推举的是宗室中的刘琦。
刘琦为荆州牧刘表之子,年方十岁。
刘表这一支为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算是根正苗红的大汉宗室。
而袁绍对此有不同意见,推举的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个叫刘仪的十一岁少年。
问题中山靖王太能生了,这刘仪家道早就败落,生于平民之家,什么都不懂。
对了,相同出生的据说还有个幽州刘备,也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
现在大家忙着瓜分利益,暂时还没空关注刘备这个小虾米。
除了袁氏兄弟,还有另他诸侯提议把刘虞找来当皇帝。
刘虞就是之前任幽州牧,打压公孙瓒的那位宗亲,为人极为亲民,而且擅于治理地方。
可惜后来刘备回幽州,借口民乱将刘虞给放逐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荡着呢。
一时之间,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搞成了僵持局面,常常一开会就闹起来,最后诸侯们不欢而散。
除了立皇帝的问题,
还有更麻烦的是,
董卓虽时,但是西凉军却还在,西凉军中一些大将,如郭淮,牛辅、李榷等人,率着乱军在长安附近游荡,一方面收集粮草,劫掠地方,一边扬言要杀回长安,替太师报仇。
袁绍这帮人一边忙着内斗,一边使劲浑身解数,想要拉拢和分化这批西凉军。
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又是一番大乱。
在天下为汉孝哀帝刘辩服丧,天下诸侯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冀州,正在发生怎样的一场变革。
……
“走,快些走”
“天师会发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