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高句丽城,现在已经成为前敌指挥部,高显城是玄菟军的大本营,为了避免遭遇战火,而且距离前线比较远,所以田丰决定将高句丽定为决战之地。
各位,密探传来消息,辽东公孙度集结了三万人,兵分两路向我玄菟进攻,我田丰,受主公嘱托,指挥这次战斗,还希望各位多多包涵配合!
田丰是刘辰亲自任命的首席谋士,徐荣和高顺又不是傲上之人,当即表示遵从指挥。
田长史,我们任凭调遣,绝无二心!
徐荣和高顺表态,至于剩下的周仓和裴元绍那就更没有理由有异议了,只要闷头听指挥就是了。
田丰对众将的反应很满意,微笑道:既然如此,我军上下一心,区区一个刚成立辽东军,要破之不难!
徐荣问道:长史可有定计?
田丰点点头道:敌军三万,一路攻打辽阳望平,最终目标是高显,另一路主要目标就是高句丽,还有一路居中策应,随时支援和接应,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孙度为人还是很谨慎的,不过他犯了一个错误,三万人不少,但也不多,兵分三路就更加少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徐荣问道:长史的意思是要打一路?
田丰赞许的看着徐荣,暗道主公留下此人镇守玄菟不是没有道理。
没错,如果公孙度集中兵力攻打一处,步步为营,我们还真不好寻找破绽,只能坚守反击,然而他们既然分兵,那咱们就不用客气了。我军有八千人,我准备留二千守高句丽,一千护卫高显,其他五千兵马全部交予徐都尉!
徐荣微微吃惊,田长史,不可,两千人防守是不是太少了?
田丰笑道:不少,这两千人里有一千是高顺的陷阵营,有他们在,再来一万又何防!
陷阵营和刘辰的铁卫在玄菟军中可谓是两张王牌,全大汉也没有出其右着,尤其是换装了新式装备,田丰有信心守住一座城池。
徐大哥放心,有顺的陷阵营在,定保高句丽无忧!高顺不善言辞,但他的表态,却让人无比安心。
徐荣不再反对,他对高顺还是非常信任的,另外,自家军队可不同于中原,手里握有很多利器,如果专心守城,敌人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可是其他城池怎么办?裴元绍小心的问道。
田丰断然道:撤,坚壁清野,放弃辽阳,和侯城,将战场定在望平和高句丽!
众将一惊,田丰够果断,两座城池说放下就放下。
各位莫要惊异,辽阳和侯城都是小城,城墙不坚,与其耗费精力还不如送给辽东军,至少可以分散一些兵力,而且两座城池及周边村镇人口加起来不足两万人,很好撤离和安置。
我等明白了,请田长史下令吧!徐荣率先说道,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田丰点点头,郑重道:众将听令!
徐荣、高顺、周仓、裴元绍起身抱拳,听候调令。
徐荣裴元绍令,尔等领兵五千,守卫望平,尔等可便宜行事,目标,击溃辽东渡河的左路军!
诺!
高顺周仓接令,领兵两千,随我镇守高句丽城!
诺!
我等受主公所托,务必全力应战,不得懈怠,有不尊军令着,不出战着,临阵脱逃者,斩!
诺!
三月,春风再次到来,又一此轮回开始。
玄菟郡辖地,侯城,百姓皆响应号召离开家园,几乎没有用到强制手段,足见刘辰在玄菟的名望之高。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刘辰这几年大力发展玄菟,开荒垦田,兴修水利,降低税收,百姓生活显著提高,不在向以前那样朝不保夕提心吊胆的活着。听说辽东军要打来,都全力配合这次作战,有的村镇还自发的送钱送粮,组织乡勇帮忙,这让田丰等人非常感动,尤其是田丰,知道自己没有跟错人,民心所向,这样的主公在未来的天下绝对有一席之地。
长史大人,百姓全部撤到城西安置治所,另外,各地支援而来的八百乡勇被我留了下来!
很好,这样我们的兵力更加充裕,一切就交由高都尉指挥!
高顺表示明白,将乡勇们安排到辅助岗位,这样自己的士兵就可以专心守城。
另一边,徐荣率领一队士兵来到辽河边,辽阳县地跨辽河两岸,护卫着正在渡河的百姓。
都尉大人,这是最后一批百姓了,桥要不要毁了。裴元绍问道。
徐荣看着河对岸,轻叹一声,免得辽东军生疑,烧了吧!
诺!
桥梁被毁,徐荣不再逗留,护着百姓向望平而走。
仅仅一个时辰后,阳仪、公孙康率领一万辽东军抵达。
哈,看来玄菟军已经知道咱们要来了,居然先将桥烧毁,还不如偷袭来着!公孙康有点幸灾乐祸道。
阳仪看着趾高气昂的公孙康暗中摇头,这偷袭也曾是计划之一,不过公孙度此人探知刘辰只带了三千兵马南下,就知道玄菟已经有了防备,玄菟郡地形复杂,他们非主场作战,很容易反被埋伏,所以选择了正面进攻,这样可以将意外排除。
大公子,事已至此,还是先派人架桥,我去带人到四处查看是否有伏兵!
公孙康轻笑道:阳叔,你太谨慎了,没看到路上村镇连一个百姓都没有,玄菟军只有七八千人,还要分兵防守高句丽等城,那会藏有伏兵,再有,来了更好,也省的去攻城追击,况且我父亲就在身后,他们不怕被夹击尽管来便是。
阳仪皱眉道:大公子,行军打仗可不能大意,而且也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此战关系我辽东的未来,还是谨慎为好。
公孙康有些不满阳仪的说教,烦躁道:好了,你是大将,你看着办就行了,我就呆在这里,哪里也不去,这样总行了吧!
阳仪知道这位大公子的脾气,不再理会,一边派人修桥,一边派人探查,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