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章 试探

刘崇说起和契丹结盟的事,杨崇贵又默默地走回队列,他虽然不能反对,却也实在不能为结盟一事出谋划策实。

杨崇贵的微妙的行为,全部被刘崇看在眼中。刘崇不能不感慨,杨崇贵果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朝中反对与契丹结盟的又何止杨崇贵一人,但没有一个人会像他这样将全部的反对情绪都表现出来。眼下与府州一战战败,还被府州重创,与契丹的结盟已经迫在眉睫了,卫融那边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刘崇的心实在是焦躁不安。

杨崇贵退回去了,也有人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刘崇转脸看去,原来是通事舍人李铤:“李爱卿有什么看法?”

李铤走出队列答道:“皇上,按照时日推算,大学士卫融已经抵达契丹上京城也有些日子了,却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微臣认为应当另派一队人前往契丹,一方面打探卫融大学士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带去我们的结盟条件,试探一二。”

刘崇点点头,这原本就是他打算做的事情。不过此人说起卫融,刘崇顿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卫融,最初提出建议的是他,谁知道一去就杳无音信!等他回来,看我不对他抽筋扒皮!”

大臣们附和着刘崇,也纷纷义愤填膺地声讨着卫融。

刘崇随即又问:“诸位爱卿觉得派谁出使比较合适?”

刚刚议论声起、吵吵嚷嚷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殿中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着头,生怕被人瞧见给推举出去!

这样的反应让刘崇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刘崇倒是知道自己手下都是些什么货色,扯犊子闲话就能说会道,正要做点正事儿,这些人就在这里推三阻四!刘知远走的匆忙,留给儿子四个顾命大臣,三个被杀、一个造反,等到了刘崇重新振兴家业时,真是手中无人可用,他感到深深的疲倦,难道这就是他们刘家的气数吗?

刘崇感到了一丝的心灰意冷,就在这时,郑珙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愿意做使者前往契丹一探究竟。”

“郑侍郎,你是一朝宰相,初次出使就要你去,那第二次出使难道要朕亲自前往吗?”刘崇听到郑珙这话,内心感慨,也就这么几个人对自己还忠心耿耿了,可郑珙是当朝宰相,刘崇怎么舍得他去冒此风险,便当场拒绝。

刘崇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郑珙也无法再说些什么,只得是躬身行礼:“是臣唐突了。”

刘崇看了一圈,眼光又落回了刚才说话的李铤身上。李铤悄悄抬头,瞧见了皇上的眼神,心里“咯噔”一下,到底还是没逃掉!他就知道自己提出了出使契丹这事,最后准得落在自己头上。既然如此,李铤也就不等刘崇招呼自己了,直接走到大殿中间跪拜:“微臣愿出使契丹,沟通结盟一事。”

刘崇微微颔首,面上甚是满意:“那就辛苦李爱卿走一趟了,此去契丹道路险阻,务必注意安全。太子,你安排五百禁军保护李铤前往上京。”

“是!”刘承钧应下此事,可心里也犯着愁。刘承均今日到了这大殿之上,听到的尽是要用禁军一事,南面要设防、太原要守卫、最后送使臣出京的工作也落在了禁军身上,偏偏这里哪一个都是不能拒绝的提议,他的语气中难免也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涩。

出使一事议定,刘崇就散朝了。

李铤不敢耽搁,当日收拾妥当就带着使节团出发。经过十几天的跋涉,李铤终于赶到了辽国都城上京。他本以为卫融在上京遇险了,才一直没有消息回传,谁知在城外,卫融远远就迎了过来。

李铤吃了不小的一惊:“卫学士,你没事?”

卫融满面不解,笑着回应:“李舍人说笑了,我能有什么事?”

李铤看着卫融微笑,忍不住一股怒气升起:“卫大人,既然你没事,为何不向陛下回复?和契丹的谈判成与不成,都得给朝中捎句话去!难不成卫学士是打算留在契丹了不成?”

卫融的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还是在笑,他回答道:“李舍人,这可不是北汉,在这里可不能再称呼契丹了,应该称大辽,还请慎言。”

李铤强忍怒气,颇带讥讽之意地同卫融说话:“多谢卫学士提醒,我代表北汉来与大辽谈判,大辽的使臣怕就是你吧?”在说大辽两个字的时候,李铤语气特意加重,讥讽之意溢于言表。

卫融丝毫没有被激怒,笑容更灿烂了:“李舍人何出此言?我可始终是大汉的臣子,而且就算真的投靠大辽,那也是归顺,顺势而为罢了!”

卫融这番不知耻的话叫李铤一事语塞,说了句“你!”之后便决定不再与他多言,拂袖而去。

卫融看到李铤离开,脸色转冷,冷哼一声:“刘崇居然派了李铤来!还给了他五百禁军保护,哼,我先还以为会是郑珙,真是可恶。”

一旁的侍卫噤若寒蝉不敢说话,这几个侍卫都是卫融从太原带来的家臣,自小就都养在身边了,对卫融忠心耿耿。他即刻吩咐自己的手下:“回去禀报长公主,李铤这种直肠子,没有什么戏弄的价值。直接报个天价把他吓回去就行了!他就是个来探路的小卒子,没必要浪费时间和他谈。”

侍卫中的一人听完卫融的话,没有行礼、直接转身离开。而其他侍卫对此仿佛已经见怪不怪了,谁也没看那离开的侍卫一眼。

第二天,李铤接到通知,辽国皇室有人接见,他匆匆赶往鸿胪寺,进到府中,鸿胪寺官员将他引到正房。

房中正当中座位上的,是一位年轻却气度非凡的女子,正是辽国长公主耶律和古典。

引路的官员向耶律和古典行礼:“参见长公主殿下,大汉使者在下带来了。”说罢又转向李铤,“李大人,这是我们辽国长公主殿下,此次与你们的结盟,由长公主全权负责,在下负责协助公主陛下。“

李铤不敢怠慢,大步上前躬身行礼:“大汉通事舍人李铤,参见长公主殿下。”

耶律和古典看着行礼的李铤,没有说话,旁边一个侍卫站出来怒喝道:“大胆,见到我朝长公主,为何不跪?”

李铤直起身看着侍卫:“鄙人的膝盖,跪天跪地,跪本朝皇帝,跪父母长辈,依天下之礼,长公主不必跪。”

耶律和古典笑了笑,挥手让侍卫退下,对李铤说:“李舍人好硬气,却不知大汉如今的状况,可还允许你行事如此硬气?你不怕我拒绝你们的要求吗?”

李铤没有被耶律和古典的话吓住,冷静地回答:“长公主如果真的不想谈,就不会答应见我,又何必用话挤兑在下?”

耶律和古典有些惊诧,再想到卫融给过来的消息,心中冷哼:“这个李铤哪里像卫融所说那么好对付,明明是个硬茬。”她的心中这样想着,神色却丝毫不变,看着李铤继续说,“李舍人说笑了,辽国作为疆域辽阔的大国,有他国使者来觐见,无论是什么小猫小狗的国家使臣,我们都是会见的。当然了,这其中也免不了一些骗吃骗喝的滥竽充数,如果让我们发现他们名不副实,我大辽就该替别人清理清理门户。”

李铤听出了耶律和古典的言外之意,心中有些慌张。但是他始终牢记来之前郑珙给自己的建议,自己只是来试探辽国的反应的,只要辽国派出足够分量的人见自己,那就是愿意结盟,无非是条件多少的问题,所以无论对面任何讥讽嘲笑,自己绝对不能太过退让,真正的谈判并不是由自己出面。

李铤强笑着回复耶律和古典:“长公主身居上京,没出过远门,这么说话倒也不奇怪!我大汉沿袭千年,眼下虽坐拥十三州,却是中原诸国中唯一有资格也有机会坐稳江山的人,怎可和小猫小狗的国家相提并论,还请长公主收回此言,免得被人嘲笑。”

耶律和古典扬了扬眉毛,冷冷地回答:“十三州?李舍人不妨再数数。让我收回此言?你怕是不想再回太原了!”

耶律和古典说罢这话,周边的侍卫同时上前一步,“哈!”的一声。

李铤被吓得一哆嗦,但他也没像耶律和古典想的那样跪倒,反倒硬挺着身体,继续提着一口气维持着自己和所代表的国家的尊杨:“长公主若要斩杀在下,在下无话可说。我此番出使不能回汉,我汉主自然也就明白了你们的意思,不会再来叨扰!”

李铤这话,还含着对契丹的威胁,不过耶律和古典听罢倒没有生气,反倒是笑了起来:“真是有趣,我还以为北汉都是卫融那种软脚虾,吓唬吓唬就老实了,没想到还有你这种硬骨头!”

李铤冷冷地看着长公主回答:“公主谬赞了,在下不过一个愚人,比自己聪明有能力的人大汉不可胜数。”

耶律和古典笑了笑:“但又有几个是真的忠心呢?”

李铤听了耶律和古典的反问,瞬间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