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西边的山,不算特别高,但是往里边走,也挺大的。
山上的蘑菇也不少,每年的暑假的时候,都会和大伯一起上山采蘑菇,除了打牙祭,我们那儿山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蘑菇,叫香蘑,晒干之后有一种很特别又很浓郁的香气,是非常好的香料,做炖肉炖鸡之类的绝配。
山上有一条沟,叫香蘑沟,听名字就知道那地方香蘑最多。
这条沟东南走向,有五六里地那么长,到了尽头,是一个叫鸽子堂的地方。
这地方简直绝了,就像一口井一样,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在东南角有个小缺口。
除了夏天正晌午的时候,日头能晒得到之外,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不见阳光。
香蘑沟沟底的溪水,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瀑布,落差大概有三四十米,一下完大雨,轰隆隆的声音几里地之外都能听见。
之所以叫鸽子堂,是因为据老辈儿人说,以前这里的悬崖上,有很多野鸽子,多的时候遮天蔽日的,后来估计是被人打绝了,再也见不到,但是名字传了下来。
这个地方无论怎么看,都是鬼蘑的绝佳生长地。
因为有溪流瀑布,底下的湿度肯定特别高,而且一年四季都不见什么日头,也不通风,想必瘴气重得很。
叶子听完我的描述也呆住了,之前接连遇到磕磕绊绊,事事不顺心,看来我是真的转运了,找鬼蘑的事情居然也这么顺利。
我信心满满的准备带着叶子上山去找鬼蘑,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还是高兴得太早了,找鬼蘑的过程,可比我预想的惊险多了。
要准备的东西不多,主要是厚一点的长袖上衣加长裤。
山上草爬子、洋揦子比较多,要么吸血,要么身上的毛有毒,总之就是不能让皮肤露在外面,再热也得捂着。
而且裤脚还得塞到袜子里,山上的溪水里,肉钻子(蚂蟥)也多,一不小心就被钻进肉里,拔出来还有伤口感染的危险。
除了这些东西,叶子还让我准备了不少槐树的枝叶。
鬼蘑怕见阳气,日头一晒,效果就大打折扣,得用槐树枝盖得严严实实的才行。
幸好村儿里边槐树不少,没费多大劲就准备了一堆。
山上我比较熟,小时候最喜欢去山上玩儿,跟着大伯采蘑菇也去过不少次。
家里还有以前大伯拾柴火用的花篓,一种用紫穗槐枝条编的小篓子,有两条帆布带可以背在背上。
我把槐树枝装到花篓里,背在背上,和叶子一起上了山。
之前处理白蛇阴魂的采石场,是在山的最外面,再往西走,还有十几里地都是山。
山势和华山这种名山比,当然算不上什么,但是也有几段路特别陡峭。起的名字也特有意思,叫大粑粑山、小粑粑山。
以前大伯给我解释过,是说山势比较陡,爬山的人累得粑粑都拉出来了。
考虑到那会儿我还上小学,所以大伯忽悠我的可能性比较大……
过了重口味的大小粑粑山,到了山顶,是一片开阔的坡地,没有什么树木,都是膝盖高的羊胡子草,村里人管这地方叫草甸。
再往西南走两里地山路,就是香蘑沟了。
不过我们今天不走香蘑沟,因为香蘑沟下到鸽子堂,都是悬崖峭壁,根本下不了人。
从草甸往正南走,翻过几个小山沟,过了一个叫三界碑的地方,就是鸽子堂下来那条溪水了。
要进鸽子堂,没有路,只能顺着这条溪水,往上爬,爬到头,就是鸽子堂东南角的缺口,从那可以进去。
等我们爬到鸽子堂下来的溪水那儿,已经快到中午了。
我跟叶子两个吃了点带的干粮,歇了一下,开始了最后冲刺。
爬山,有路和没有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之前爬的山,虽然也有陡峭的,但是有山路,走起来还不算特别费劲。
从溪水里爬到鸽子堂缺口这段路,只有短短四五里地,但是可费了老劲了,手脚并用不说,还得小心脚下的石头打滑。
虽然还是八月底,不过溪水已经很凉了,我跟叶子折腾了大概有一个钟头,这才爬到目的地。
两道悬崖像一扇门一样,高高耸立,这缺口就像门缝,大概只有十米宽。
还没进去呢,我和叶子就听到里边轰隆隆震天响。
前几天午后都有雷雨,瀑布的水流也大,听动静就知道了。
我和叶子爬进了鸽子堂,叶子忍不住感叹了一声,真是老天爷的杰作。
四周的峭壁笔直,最矮的地方也有五六层楼那么高,高的地方大概有七八十米。
一道白练似的瀑布,从香蘑沟的尽头,汹涌而下,隔着几十米远,就能感受到迎面扑过来的水汽。
地上堆积着厚厚的枯枝败叶,有些是四周悬崖上的草木掉下来的,有些是香蘑沟里的溪水冲下来的,都停留在鸽子堂里面。
这地方进不来风,只要落下来,就留在这了,日积月累,大概有十几公分厚,踩上去软绵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