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1人犬

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要饭的。

叫花子在我们那边,并不算多。

北方一到冬天就天寒地冻,实在不是叫花子适合生存的地方,虽然有一些破砖窑可以栖身,但是到了冬天,连柴火都凑不齐,受冻挨饿都是轻的,冻死的都有。

在我小一点的时候,才曾经见过一些叫花子,这些是真要饭的。

都是从南边人口稠密的大省,因为家里遭了灾,背井离乡来讨饭。

这些人不怎么要钱,当然你要非给钱他们也收,最主要的,就是讨一碗剩饭。

我们那边虽然也是穷地方,地比较少,比不了江南鱼米之乡,顶多也就是吃得饱饭而已,我小时候还不能一日三餐吃细粮呢,大米白面和高粱米棒子面混着吃。

但是好歹不挨饿了,大部分人见到要饭的,都会管饱。

后来这种纯粹要饭的,基本没有了。

再来的,都是些打把势卖艺的,一般都是冬天农闲的时候,在大队和供销社之间的空地上把锣一敲,村里的闲人们都出来看热闹。

练练胸口碎大石,钢筋扎喉咙之类的,然后收钱。

收的也不多,都是几毛几分的,勉强混个温饱。

等到我上了初中之后,这类卖艺的都少了,村里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叫花子。

但是在城里,叫花子却多了起来,尤其是这几年,在港城最繁华的商业区路段,经常有不少残疾人、小孩子、七老八十的端着搪瓷碗要钱。

这些人都不要吃的,买给他他都不要,只是要钱。

开始给钱的人多,后来眼尖的人看到他们搪瓷碗里边的钱,一天至少几十块,多得上百,在当时那个年月,顶的上一个壮劳力了。

但是总的来说,给钱的还是多,因为这些人当中,有的看起来太惨了。华北冬天零下的温度,也穿着单衣,身上还带着残疾,有些女人抱着个昏睡的小孩儿,有的干脆就是不到十岁的小朋友,瘦骨嶙峋的,瞅着过意不去。

这是个民风尚且淳朴的年代,也是叫花子的黄金年代。

但是当我挤进人群,看到这个叫花子的时候,还是惊呆了。

我甚至不能分辨出,这到底是个人还是一条狗。

从外形上看,有些像狗,和农村的半大土狗差不多,两尺来长,浑身黄毛,还带着一根破破烂烂的尾巴。

但是头脸,却完完全全是一张人脸,眉毛眼睛鼻子嘴,怎么瞅着怎么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

这个小孩儿像狗一样,蹲坐在地面,前面摆了一个破碗,然后在那里唱歌。

唱的都是当年还算流行的一些,任贤齐啊刘德华的歌曲。

唱得不算好,荒腔走板,跑调严重。

但是瞅着稀奇啊,一般人哪儿见过这样的东西,于是就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一堆人。

前面的破碗里面,已经放满了零钱钢镚,每当里面的钱满得快漫出来的时候,这个人犬就伸出两只前爪,把钱都弄进一个破布袋子里面,又放回自己身后。

碗里还会留下几张毛票,继续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