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戌王可没想那么多,风之国想扩张,对他来说只要不真打到火之国这边来,就没有实质性威胁,南方忍族又不傻,自然不会大把往外送人。
宇智波和千手两家更别说了,就算他们想听大名的话,去那边戌边,也得凑的出人来才行啊。
至于一直以来在戌王看来,快要沉默致死的日向家?他们如果没有跟风之国有什么暧i关系的话,这次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大动作。
虽然一直以来,戌王都觉得日向家可能跟某个境外势力有些牵连,但是在8号那边得到一些日向家情报之后,也就放弃了这个推测。
日向家虽然有点与世无争的意味,但是归根结底不过是在看情况而已,宇智波和千手两家的颓势虽然很明显,但是底蕴足够,只要有时间,恢复起来还是很迅速的。
两年前,日向家派去两界山援助千手家的那些忍者,全军覆没对他们来说也一种相当严重的打击。
这两年来日向家也不过是在恢复元气而已,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大型产量区,底盘也不算大,但是他们有着大名的支持,自然不需要从戌王这边进购什么的东西。
而且日向家这代家主,似乎也知道一些戌王的事情,不想跟戌王牵扯太多,才造成了如今的情况。
既然宇智波,千手,日向,以及南方各大忍族都不会全力帮助大名,那么戌王自然不会去考虑太多了不是。
反正这些忍族的忍者只要不死到国外去,那么早晚还得转到自己手里。
“风之国扩张的话,估计最多也就是将河之国全境占领,改成他们的资源生产区,真的入侵火之国肯定不太可能,毕竟消化河之国也得需要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河之国东南大把的耕地区,离着奈良家太近了,到时候奈良家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对他们的盟友求援是肯定的,一旦大量战力向火之国西南偏移,火之国对水之国的防御区就会出现漏洞,大名自然会侧重对千手和宇智波两族的援助,这样的情况,自然不是南方集团想要看到的。”随着斑的解释,戌王也渐渐反应了过来了。
南方集团的战力偏移会让宇智波和千手两族快速回复元气,南方那些家伙好不容易盼来的崛起机会也就荡然无存了,他们自然不会愿意。
但是他们不帮奈良家,也会影响整个南方集团的盟友关系,断然不可能放弃奈良家,那么到时候,也就只有向千手或是宇智波家邀人共同抵抗风之国的压力。
到时候,以千手或是宇智波两族的强势,这个边境防御集团的话语权自然得到了这两家手里。
虽然同样会对南方集团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宇智波和千手两家的实力恢复的速度也被拖慢了。
这样一来,算起来,一个防御合作的话事人位置,显然要比两族快速恢复来的核算的多了。
“确实,事情虽然是这么回事,但是你们确定以你们的实力能够得到话事人的位子?”虽然知道如果一旦这个边境防御集团成立了,那么不管宇智波一族也好,千手一族也罢,其各自内部的族人也绝对会把这个倍有面子的位置拿下,但是戌王还是想借此督促一下,让两人尽快提升实力。
水之国那边也快乱起来,一旦水之国那边乱起来的话,火之国大名这边的压力就会减弱,这个事情就又一说了,为此,戌王也有了暂停自己在水之国安排的行动的想法了。
忍村成立的时间,对戌王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管是早,是晚,只要柱间能够成为这个忍村的决策人,那么自己的计划就能一直进行下去。
忍村成立之后,无非是将内部争斗转向国外,火之国忍村成立之后,其他几国也不可能坐视不管,各大忍村肯定会纷纷成立,到时候,自己也就可以隐藏在木叶的身后,进行各种行动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想要自己的计划安稳的进行下去,柱间和斑的实力都得够强,否则的话,事情可就没那么稳当了。
这次如果按照斑的想法来行动的话,那么忍村的成立最起码得提前好几年了,说不准到了鸣人那一代,就不仅仅是四次忍界大战了,有自己的挑动,说不准都得有五六次忍界大战了。
想想其中的收益,戌王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尽量提升实力,其他的事情不用多管,大名和南方忍族由我这边去联系,我会让水之国那边给这边足够的压力的!”有了决断的戌王很是认真的对着两人说道。
至于这么运作?其实很简单,放弃对辉夜和水无月家的孤立公式,将资源向水之国其他几大忍族倾斜,保持水之国国内的平衡,短期缓解一下水之国那边的资源紧张问题,水之国大名那边更好解决了。
他们旁边不是有个波之国么?鼓动一下,宣传一下,那边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云云,就算水之国大名不上当,其国内也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如此一来,自然会将战力向波之国倾斜,那么火之国这边的压力,自然不会少了,到时候火之国就可能面对两面夹击的情况,虽然水之国和风之国之间不太可能进行联盟,但是就算不联盟,这效果也足够让火之国大名出次血了。
边境防御集团的成立,大名自然也没有什么底气阻止了,虽然戌王早就知道,火之国大名似乎有着压制国内忍族的想法,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大名再蠢,也不至于在那种时候限制国内忍族的资源了。
随后,戌王轻轻打了个响指,将百代和扬羽召唤了过来,直接一指斑和柱间,对着百代她俩说道“跟他们切磋一下。”
斑和柱间一看戌王身后的两女,顿时脸色一阵苦涩,这俩女人的战斗力,斑和柱间可是很清楚的,虽然只见过一面,打过一次,但是却让他俩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咫尺之间,人尽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