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 水落石出

太上皇年事已高,大安宫过热,臣请陛下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备清暑的新宫,以求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

(引自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七四列传第二十四马周》。)

李世民欣然同意。

大唐大胜,大唐有钱,大唐皇家钱庄每月盈余的数目越来越大,建上区区一座宫城,怎么了?

更何况,这不是为李世民自己享受而建的,这是为太上皇而建!

百善孝为先,莫说是儒家,诸子百家都不可能提出异议。

诸卿家以为,这新宫城应选何地?应取何名?

李世民开始征求意见。

臣以为,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之龙首原地势高亢,要比大安宫凉爽许多,正适合营造新宫。

将作大匠阎立本举笏道。

李世民仔细想想,龙首原确实要凉爽得多,很适合颐养天年。

臣以为,既然是乞求太上皇长久安泰,不如取名永安宫。长孙无忌举笏。

(贞观八年建永安宫,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

(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于长安大安宫寝殿内,大明宫建设随即中止。)

(时隔二十八年,唐高宗李治时期,龙朔二年(662年),大唐举全国之力再兴土木营建大明宫。)

阎立本盘算了一阵,有些为难。

若是传统宫殿,自然是以木材为主;然以钢筋为骨、砖石为肉、水泥和之,则速度极快,且坚固耐用,也更为节俭。不知陛下属意何种建材?

不一样的材料,设计上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砖不是甚么稀罕玩意,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

但是,砖与钢筋、水泥混合使用,就要新鲜一些。

但是,工部麾下的水部,已经在一些堤坝上使用钢筋、水泥、砖混合,效果很是突出,比那些纯土石堤坝强了许多。

李世民叹了口气:朕倒是想用钢筋、水泥建成的宫殿,可太上皇年迈,未必会喜欢新材料。明白吗?

阎立本叹了口气,拱手领命。

皇帝给的这个理由,阎立本只能服从。

确实,只能从太上皇的角度考虑问题。

大安宫内,六十八岁的李渊已显老态。

酒,喝不动了;

女人,没兴趣了。

不用任何人提醒,李渊就能清楚地感到生命力在流逝。

听着贴身宦官给他禀报皇帝大胜回朝,李渊的心情很复杂。

二郎一如当年,还是那么能征善战,表弟杨广未能平定的高句丽,他御驾亲征就夺了辽东地区。

作为大唐太上皇,李渊的立场自然是欣慰。

但是,李世民收拾世家的手段,太强硬、太粗糙啊!

如果是建成出手,一定能处理得更妥当。

永安宫么?名字倒是不错,可惜,朕还不知道有没有命住进去啊!

李渊自嘲地一笑。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