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昼表演完毕之后,进入了导师点评环节。
隔壁组的陈玲导师先发言。
“很不错的演绎。”
“但我没记错的话,你第一场带来的原创作品,也是一首类似风格的歌曲。”
“一直表演同一类型的歌曲,你有没有担心过观众会审美疲劳吗?”
她语气轻松,提出的问题却很尖锐,“是不是太习惯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了。”
江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心里稍微有点不满。
这才第一轮。
当然是求稳比较好。
陈一鸣之所以说他的选曲很聪明,是因为在所有提供的歌曲中,这首歌是最适合他的。
第一期播出之后,何昼一定会因为他的原创作品吸到一部分喜欢这类歌曲的受众。
那在接下来的一场,他是要急着去转换风格,在创作能力还没稳定下来就去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还是要继续固住这一批受众呢。
答案当然不言而喻。
何昼拿起话筒。
他其实不太爱说话,但谈起关于自己的音乐创作却不吝惜言辞。
“我觉得音乐人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并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说我的导师陈一鸣老师,大家只要一听到他的歌,哪怕之前没有听过,也会很快联想到他本人。”
“对于一个音乐创作人来说,有能被记住的风格,那是我的荣幸。”
“如果有一天大家能听到前奏,或者听到歌曲的那一瞬间,就反应过来,哦这是何昼的歌,那就是我成功了的一天。
陈玲笑了下:“好吧。”
“那我从另一个角度问问。”
“你似乎对这个单恋创作题材情有独钟,是因为你更能感同身受吗?”
这个问题一问出口。
场上所有观众纷纷起哄。
通常来说,一个创作者最近写出的东西,是很能反映他最近的情感状态的。
比如刚被分手后歌手会写下大量的苦情歌。
而陷入恋爱中的歌手多数会开始创作小甜歌。
而何昼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选择输出的风格和情绪都很一致,确实有点令人遐想。
不同于偶像这个职业。
创作人的歌曲灵感就是被感情浇灌出来的。
无病呻吟的作品比不上真情流露,所以场下路人也喜闻乐见吃起瓜来。
何昼静了片刻后,轻轻说:“是。”
“因为我也单恋一个人,很久很久了。”
作者有话要说:此刻的江妹兴冲冲地吃瓜:哇哦。
很久很久之后的未来某天,江妹后知后觉这瓜似乎吃到自己头上了:……你当时说的人不会是我吧?
何昼(笑):那不然还有别人吗?
—
顺便一提,我们何昼最早被创作出来的原因,就是某天半夜我在听《暗恋是一个人的事》这首歌听得痛死我了,凌晨爬起来立刻把他的人设做了。
所以可以说这段感情线一开始的基调就是建立在“你明明是从未拥有过的梦境,可我像无数次失去过你。”这句歌词上面的,所以才有了江妹托梦这条线。
如果有对这首歌感兴趣的可以去听一听,但不要在歌曲评论区ky,谢谢大家啦。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爱看小说的婷婷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宝藏挖掘机26瓶;
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