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八章 灵感

“我看她天天往集市上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之前和张正直一家闹翻的时候,不是还哭穷的么?”

正说着,李秀莲领着王娇娇从菜园子里摘完菜回来,经过几个人聊天的地方,便停下脚打招呼。

“你看看你家的嫂子,不知道又从集市上买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那妇女笑道:“你说当初要是不分家的话,她赚到钱不是还有你的一份?”

李秀莲冷笑一声:“赚什么钱?这么多年在我们家里又吃又喝的,没见她拿过一分钱。现在分家了,又是这个主意那个主意,我看猴子都没有她精明。”

王娇娇对常雪见也是恨得要死,一双杏眼狠狠的盯着朝这边走的常雪见,咬牙切齿的说道:“还不是那个李景白,村里那么多人他看上谁不好?偏偏就稀罕这个胖成猪的常雪见。也不知道常雪见给他下了什么迷魂汤。”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常雪见已经推着车子由远到近,来到了这里。

对于村里的人,她一向没有太大的交情,见了面也顶多是点头微笑罢了。本来看见这里围着那么多的人,她还有几分想要打招呼的心思,但是等看清楚里面还有赵青、李秀莲母女,顿时没了兴趣。

她沉着脸,装作没有看见她们,就这样推着车子走过去。

谁知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闲聊的妇女热情的喊她:“雪见啊,你这是又买了什么回来啊?”

有人主动打招呼,常雪见也不能装作听不见了,便脚步不停回头冲她笑笑:“没什么,买了点黄豆。”

说完,又略带挑衅的看了赵青母女两个。

“娘,你看她那个样子。”何兰气的将手里的瓜子都扔回瓢里:“上次才买了一大袋子黄豆,这才多久又买了这么多,说不是要做豆腐我才不信呢!”

李秀连是知道前段时间何贵一家子跑到常雪见家里闹事,还惊动了村长这回事儿的,闻言便阴阳怪气的说道:“我觉得也是,平常人谁吃豆子吃的这么多?她心眼子又多,等着瞧吧,说不准过两天村里又出了一个豆腐西施。”她斜着扫了一眼何兰,对王娇娇的说道:“咱们回家吧。”

常雪见卖豆腐,何兰还没有那么大的气性,但是一听见李秀莲竟然说常雪见也能叫‘豆腐西施’,顿时愤怒的满脸涨红,她一刻也呆不下去了,起身就走,赵青只好在后面跟着她。

话说,这李秀莲和王娇娇回家的路上,也在不停地动着脑子:“娇娇,你说这常雪见买豆子能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王娇娇不以为意:“你不是说了吗,做豆腐啊。”

“我那不是胡说的么。”李秀莲皱眉思索:“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做豆腐又不是多赚钱的生意,凭她之前的那些主意,恐怕也看不上卖豆腐。只是我想不明白,除了做豆腐,这些豆子还能干什么呢?”

“你想那些干什么。”王娇娇一提常雪见就来气:“她赚了钱又不给我们。当初就不应该和她分家的,原本是的十亩地,我们才分了一亩,白白的丢了九亩地给她。再说了,要不是你瞎出主意,她也不能和李景白一家子扯上关系、”

对于怂恿常雪见去爬李秀才床的这个主意,李秀莲确实有些后悔,但是当着自己闺女的面又不能承认,只好沉着脸斥责了她一句。“我那不是胡说的么。”李秀莲皱眉思索:“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做豆腐又不是多赚钱的生意,凭她之前的那些主意,恐怕也看不上卖豆腐。只是我想不明白,除了做豆腐,这些豆子还能干什么呢?”

“你想那些干什么。”王娇娇一提常雪见就来气:“她赚了钱又不给我们。当初就不应该和她分家的,原本是的十亩地,我们才分了一亩,白白的丢了九亩地给她。再说了,要不是你瞎出主意,她也不能和李景白一家子扯上关系、”

对于怂恿常雪见去爬李秀才床的这个主意,李秀莲确实有些后悔,但是当着自己闺女的面又不能承认,只好沉着脸斥责了她一句。

“难道我说错了么?”王娇娇生气道:“还有上次的事情,也是你出的主意,非要跑到常雪见家里找什么钱,结果还差点把小轩给害死。要是没有这回事的话,说不准常雪见和我们还闹不这么僵呢!”

“我这不是为了咱们这个家么!”李秀莲也有些生气:“她常雪见在咱家里吃的又白又胖的,还领着一个拖油瓶整天吃饱了不干活,现在有钱了,还上以前的债有什么不对?”

她越说心里越气,越气就越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凭什么她白白的在咱们家里又吃又喝的?让她出点钱就跟要了她的命一样,要不是多养了她们两个,咱们家里也不至于这么穷!”

“那你说怎么办?”王娇娇被她有些说服了:“人家现在就是有本事了,赚的钱就是不给我们,我们还能再上门去要啊?”

这话顿时提醒了李秀莲:“咱们不能上门去要,但是可以去看看她买豆子到底是为了干什么啊。要是真是什么好主意,咱们也跟着干,就不信这钱还只能让常雪见一个人赚去。”

常雪见因为路上见了不少的冤家,原本的好心情毁了一半,

她回到家里,将车上的豆子卸下来,又洗干净了放在水里泡着,小轩闲着没事也跟着一起帮忙。

“娘,秀才哥哥什么时候能够忙完啊?”小轩无聊的撩着盆里的水:“这两天没有去,我之前学的字都快忘记了。”

“我哪知道。”常雪见忙得都快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学堂里的事情应该也忙不了几天,这两天你就自己在地上写吧。”

原本的私塾是几个村才合力凑钱办一个的,离家远不说,里面老师质量也不怎么样。前不久,一位当官的回乡养老,看着这里的小孩基本上都没有书读,便自己掏钱办了个学堂,这几天正在招聘老师呢,一直闲在家里的秀才自然去过去了。

“等着过几天学堂里开门了,我就送你去读书。”常雪见用盖子将泡着豆子的盆都盖上:“你可得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