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5、第 25 章

大霄国尚未从战乱中恢复,正处于人口锐减,经济凋零阶段,而金银这些财物更是在战乱中被洗劫一空。

偏铜钱这种货币一旦损毁就无法使用,再加上现在铸造的数量远远不够流通,导致铜钱总数一直在减少,给百姓日常买卖带来了许多不便。

偏远的乡村甚至连铜板都少见,便出现了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其中用布帛交易则是被朝廷承认的流通方式,一匹布等重于一吊钱。

但是随着商业逐渐复苏,棉花的产量一直跟不上,已经有支撑不住布帛流通的颓势出现。而那皇商白家,正在鼓动朝中重臣联名上奏,想以茶叶代替布帛的地位,要知道,江南三分之二的茶园都在他家手中,白家的狼子之心昭然若揭。

文县令想罢,速招回刘主簿、关司吏到衙门议事,又喊了随侍赶紧出城,去暮云村寻文兴,了解棉花的情况。

而暮云村,经过锦丫跟系统培育的棉花,因为长势比普通棉花快,已经到了该摘顶的时候了。

老宋氏比比锦丫的身高,满意的笑了,小丫头越来越玉雪可爱,就是个头仍小小的,只比棉花高出一点,不过这个身高去摘顶最合适不过。

遂给她换身灰扑扑的衣裳,又背上小篓子,拖着不情不愿的小丫头到了菜地里。

“奶奶哟,那些棉花长的好可都是您仔细照料的功劳,让我来摘顶,抢了您的功劳可怎么办?”小锦丫还记着老宋氏的话呢。

“抢个屁,你个小丫头片子都是我的,没有我你能生的出的来?别想着躲懒,麻溜跟我干活去!”

路过的村民一看老宋家要给棉花打顶了,忙驻足围观,生怕人家又有啥新法子是自己不知道的。

只见老宋氏下手极快,打掉顶端一叶一心,小锦丫哆哆嗦嗦的,掐住顶端半天打不下来,还弄掉几个棉桃,村民看着一个劲肉疼,这败家孩子,那未来长成的可都是棉花啊。

“宋婶子,要不我来打顶吧,掉的这么多可太可惜了。”谢家的实在看不过眼,边说边去帮忙,一上手直咂舌,这结的棉桃比地头里的还多。

“您家这棉花种的可真好啊,咋结了这老多棉桃?”

“还不是我老婆子照看的仔细,家里的爷们见天的在地头上转,那棉花也没见比我这多出一个枝来。”老宋氏骄傲的道。

“那是那是,婶子您家这菜园可是真不赖,哟,瞅瞅这瓜果青菜长的,一茬一茬这老多,自家可都吃不完。”

“可不是吗,隔三差五的就得给亲家送去些,咱乡下地头也没啥好东西,就这点青菜也不当啥好玩意,长老了就可惜了。”

谢家的暗暗想,“看跟人镇上的亲家处的多热乎,宋家这鲜嫩的青菜一筐也十来文钱呢,这些日子可送去好几筐了。沈家那头要不作乱,宋家有好处还能忘了他们吗?瞧瞧他家那日子过得哟,要不是得了县太爷半吊钱,指不定啥样呢。”

很快两个人就把菜园子的棉花打完顶,锦丫讨好的给她们端来水,又给老宋氏揉捏肩膀,谢家的羡慕的看着,端起水喝了一口,“哎呦,这水是甜的。”

“对呀,您干那么久的活了,给您倒点糖水补补身体。”锦丫乖巧的回话。

“这咋好意思,就搭把手的事。”这年头糖也是精贵的,家里有点糖谁不紧紧的锁在橱柜里,宋家小丫头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用,看老宋氏也没打骂的,这丫头在宋家真不是一般的得宠。

老宋氏面上笑呵呵道,“不算啥,我刚嘱咐让锦丫特意给你多放的糖,得亏你来帮忙,要不这小丫头片子摘个顶都能弄掉一堆棉桃,还不得气死我。”

殊不知她气的心里直骂,“老娘就让你给棉花打个顶,回头就嚯嚯我的糖,那糖藏了好久了,一直都不舍得用呢。”

锦丫斜瞟着老宋氏,“嘿嘿,都放那么久了谁知道坏没坏,帮奶奶试试先,这大太阳晒的来碗糖水多好呀。”她低头喝了口甜甜的水,砸吧砸吧嘴,美的摇头晃脑。

祖孙俩这眉眼官司打的飞起,谢家的却心头直转,锦丫被宋家这么宠着,估摸着以后地里头活计可差点意思,宋家为了小丫头往后在婆家日子好过,定能陪一大笔嫁妆。

自家大孙子十岁了,配锦丫太大了,二孙子今年八岁倒是刚刚好,就是性子跳脱,也是个好躲懒的,这俩孩子凑一块过日子怕是鸡飞狗跳的,不过现在还小,还能慢慢教过来。

小锦丫跟老宋氏嘻嘻哈哈的,万万没想到已经有人把主意打到她这个小娃娃身上了。

文县令的随侍一路快马加鞭,到村里时已经入夜,他顾不得寒暄,抓着文兴就问,“少爷让我带话,你可知宋家上次送的棉花是从何而来?怎么会结这许多棉桃?现在宋家所种的棉花都是这般吗?可还有留有棉种?”

文兴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夫,自小就跟进文府当差,哪里懂地里庄稼的事,憨憨的挠挠头,“我就远远一打眼,反正有几株长的格外的好。”

“才几株吗?”随侍有些失望。

文兴不确定的回忆着,“不止吧,几十株还是几百株?”

随侍跟文县令身边久了,多少也知道一点,就算是几百株量也太少了,便火急火燎的要去察看,被文兴拉住,“这黑灯瞎火的你咋看,再当偷粮的给你抓喽。”

因快要秋收了,老宋头一怕野猪下山祸祸了庄稼,二怕有人趁夜色来偷麦穗,所以安排了人手晚上巡视。

随侍无奈,只得等天明再说。他一晚上没合眼,天一亮就顶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拉着文兴到了老宋家。

宋家正要准备用朝食,见文县令的贴身随侍一大早突然造访,以为发生了啥大事,结果就是为了两株棉花来的,一时竟不知说啥好。

文兴嘿嘿一笑,仗着自己跟宋大郎熟悉,厚着脸皮在老宋家用起饭,一大早就被这憨货弄醒,连口吃的都没顾上就被拖到老宋家,地里的庄稼又跑不了,那般着急作甚。

宋大郎无奈的放下饭碗,带着县令随侍去菜园子跟棉花地里转悠,等他们回来,关司吏又到了。

关司吏同样顶着两个黑眼圈,不好意思道,“我还是得亲自来看看才成,实在是不放心啊。”

无法,老宋头又带关司吏去转一圈,宋大郎才能安心吃上饭。

村民暗暗称奇,这宋大郎刚带一个面生的人去地里,这会宋里正又带关司吏来了,难不成棉花又被衙门看上了?

“哎呦,我家还打算等秋收结束就去里正家换些棉花种子呢。”一个汉子心直口快的说道,他家婆娘见他说漏嘴了,伸手掐他,疼得他脸直抽抽。

别说,村里打这个主意的人不少,都等着棉花吐完絮看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