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勾心斗角相互算计是范睢远交近攻的基础,只有这样秦国才能逐步蚕食实现一统的宏大计划。魏国是第一个接到情报,秦赵正式开战魏国是最值得庆祝的,夹在两大强国之间总有种待宰羔羊的感受,如今两虎厮杀必有一伤,倒时趁势分一杯羹也未尝不可。大魏国中兴的机遇就在眼下,现在要做的便是等,等待时机,而且还要联合韩国一起,不但师出有名,而且还能弘扬大魏国惩恶扬善,帮扶弱小的好名声。于是,魏王连廷议都没召开,直接派使者出使韩国,密谋分羹计划。楚王的想法和魏王不谋而合,但楚王更希望秦国大败,毕竟秦楚积怨至深。赵国,八竿子打不到的国家,即赵国使再强大也有韩国魏国在北边挡着,没什么可怕的,倒是秦国腾出手来就敲打楚国,丢了黔中大片土地不说,就连楚国境内邓、鄢、西陵、郢至竟陵一线全部被编入秦地南郡。秦赵陷入上党这个泥潭,一年之内可保楚境安全,秦国战败那楚军便可趁势痛打落水狗收复失地,恢复昔日荣耀。燕国虽说和韩国一般算得上是三流国家,但侵赵之心不死,每每赵有外战,燕国必然率军偷袭,如同癞皮狗死死缠着赵国,虽说燕国国力不咋地,但好歹也算得上排在第六的老牌大国,灭还灭不了,不防还不行,整得赵国束手束脚不敢全力拓展疆土。燕王收到情报,便开始酝酿小动作,骚扰赵国东境,燕王也是个实在人,占一城算一城,打不过就撤。七国之中,唯独齐国特立独行,齐国自翊东方大国礼仪邦国,对西边的战事不以为然,一心忙着招贤纳士,修整稷下学堂,文风浓著,一派百家争鸣之繁荣景象,齐王也便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个旁观者。韩国上下总算是长舒一口气,本土不受威胁,宗庙香火还可延续,待秦赵两败俱伤之时,伺机夺回上党野王诸地,甚至拿下宜阳铁矿区也未尝不可。赵国更是炸了锅一般,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上党之争的传言,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当年马服君赵奢阏与破秦,国人热血沸腾,抗战情绪高涨,如今平原君赵胜盛名在外,一定会像马服君赵奢一般战胜强秦,凯旋而归。还有人表示赵胜的名字就预兆了此战必胜,这是个好兆头好名讳,总之各种传言传说传奇尽在言语中。秦国好战乐战,空气中除了肃杀的寒冷,便充斥着令人反胃的血腥味。强大的战争机器一旦运转,就必然血流成河,尸骨成野。秦人渴望战争,但很少谈论战争,街道上除了个别简单交易,基本不存在攀谈的现象,与其闲扯倒不如投身士卒,真刀真枪混个爵位来得实惠,这种嚼舌根的恶习朴素实在的老秦人是做不出来的。
蝉玉和小七在野王百无聊赖的闲逛,数日之前将两卷论文献与武安君白起和王龁将军之后,在王龁看过大加赞赏,强烈要求二人暂留野王,协助王龁拿下上党,蝉玉本是墨家本族弟子,对国与国之间的不义之战就是十分反对,如今秦赵开战,秦国虽是受害方,但上党乃是韩国所有,错综复杂的攻伐邦交关系让蝉玉十分厌倦,但王龁念到墨家以侠义著称,今秦国蒙难,上党被赵国拿去反倒不帮,岂不是厚此薄彼,轻视于秦国?外加秦国有恩于小七,而且答应过武安君只要不侵民不害民,便帮助他,蝉玉执拗不过留了下来,算作监视王龁不要出现杀降杀民的举动。这日风和日丽,街上的行人稀稀疏疏,野王刚刚被秦军占领,暂时未开展普法活动,所以城民仍然遵守的是原有的韩法,但秦军凶神恶煞的印象深入人心,闭门锁户不出门,即使是出门也是一路小跑,见到秦兵巡逻,就像老鼠见了猫,滋溜就无影踪了。蝉玉和小七走在路上,看着暮气沉沉的野王城,断壁残垣,荒凉颓废,心中无尽感慨,战争,何时是个头啊!可怜的民众在夹缝中苟延残喘,交赋税,服兵役,最后却落的个两手空空。
“师姐,我们跟王龁将军去天门吧,野王如此荒凉,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王龁分兵攻打葵,光狼城太过危险,面对数倍与我的强敌,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去寻找机会才有破敌之机会,只怕如此会被赵军各个击破。”
“我想王龁将军如此做法必有他的道理,如今秦国能够独自领军十万甲士征战的无非只有三人,司马错和王龁,此三人皆为骁勇善战,腹怀韬略的智将,相信王龁将军自有妙计,说不定是引蛇出洞也未尝不是,再说如果真有危险,这不是还有我嘛,我保护你!”
“那好啊,我倒要看看你涨了多少本事,保护我可得打起百分精神啦。”
“哈哈,我们也来个仗剑走天涯,红颜卧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