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章 旧识

湘水书院的课堂里,一个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先生正在讲台上给底下的学子讲课,他口才不错,讲得声情并茂,内容更是深入浅出,让人很容易就被吸引进去了。

因为身高的原因,杨智坐了最后一排。他同样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点点头,对先生讲的内容表示认同。

不过他偶尔看向年轻先生的目光带着几分怪异,因为这个年轻先生与前身书生杨学礼有一段渊源。

先生名叫齐放,字逍遥。

当初他们是湘水书院同届的学子,两人都颇有文采,尽管一个偏向于经典文章,一个偏向于诗词歌赋,但还是经常被周围的同学拿来比较。

少年人免不了年轻气盛,两人因此别了些苗头,有点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两年前,前身书生杨学礼因为家中父母去世而休学回家守孝,至此两人便再也没了交集和联系。

后来齐逍遥和其他学子一起按照正常的轨迹参加了乡试和会试,并且凭借扎实的学识能力考取了举人和进士功名。

不过因为性格不喜官场的风气,齐逍遥最终放弃出仕,而选择了回到湘水书院当一名教书先生。

这在旁人看来无疑是难以理解的选择,齐逍遥家里也一直发对,奈何拗不过他,加上湘水书院作为朝廷设立的官学,各方面的待遇不低,最后从不得不妥协,任由他回来折腾。

他也不负当初的才名,回来之后不但把教学的工作做得很好,还在个人的诗词歌赋方面屡有佳作,如今在南楚国文坛可谓是人人瞩目的后起之秀,声名远扬。

杨智自从回来湘水书院上课之后,便没有过多关注前身以前认识的人事物。因为这些回忆也好经历也罢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属于他。

前身离开两年,如今杨智以横练武者的身份回来,身材外貌已经大变样,所以只要他不主动去接触,也没多少人能够认出他。

除了样貌的变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两年过去与前身同届的学子大多已经毕业离开书院,不是考取功名去了州城乃至都城任职,就是各自回到各自家乡或潜修学问或成家立业。

留在湘水郡城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其中向齐逍遥那样继续留在湘水书院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杨智之前回来一个月,哪怕因为身材高大魁梧在路上走过都能够引人注目和引起议论,也没有人认出他主动上前询问交流。

直到几天前杨智选修的一门课程忽然换了授课先生,这新的先生正是齐逍遥。

对于齐逍遥这样的风云先生,杨智过去一个月其实也偶有耳闻,并且对照前身留下的记忆直到这个人正是前身过往的的一个同届学子和竞争对手。

不过他对此毫不在意,也没有主动找人的意思,没想到对方就这样成了自己的临时老师。

其实以杨智的性格,即便这样他也不会感到尴尬或者有其他不好的情绪。

当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除了稍微感到有点巧合之外,便没有过多理会,一如往常那样该听课听课,该做笔记做笔记。

没想到他不去找人,人家反而主动靠了过来。

原来齐逍遥这人眼神比较犀利,记忆力也很好,对于过往认识的人,即便变化如杨智这般巨大,他还是很快把他给认了出来。

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齐逍遥便第一时间走过来喊住正要离开的杨智。

杨智还记得那天的情景,齐逍遥抱着教卷一边冲过来一边不停喊着“杨兄,杨兄,慢走,杨兄你还记得小弟吗?我是齐放啊”,那样子就好像遇到久别重逢的好友一般。

“齐兄,没错,是我,好久不见。”

尽管杨智根据前身留下的记忆有点难以理解对方为何如此热情,但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别人有礼有貌,他也不好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样子,于是转过身平静地承认了身份并且礼貌客气地和对方打了一声招呼。

“杨兄果然是你,小弟还以为刚刚认错了呢。没想到两年不见你的变化会如此之大。”

齐逍遥听到杨智承认身份之后整个人显得更加高兴和激动。

之后他硬拉着杨智不让他离开,两人在那里聊了好一会。

如果不是杨智坚持要回去给柳云月做饭,齐逍遥都要拉着他去外面找个酒楼不醉不归了。

杨智开始有点不适应齐逍遥的热情,但通过前身留下的相关记忆加上初步接触的直观感受杨智觉得他为人还算不错,也就没有拒绝与其交流。

到今天,两人相认已经过去小半个月,从最初的陌生也渐渐熟稔起来。

不得不说齐逍遥年纪轻轻能够有今天的才气名气并非浪得虚名,他确实有几分真才实学,在教书授课方面更是不输于那些老学究们。

杨智发现自己就挺喜欢他讲课的,他讲课的方式正经中不失幽默风趣,讲课的内容也十分充实,比较有内涵,不缺干货。

时间在专注中过得很快,一个时辰的课程很快便结束了,学堂里面的学子大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杨智倒是还好,因为下课之后他还可以继续和齐逍遥交流。

“杨兄,今天晚上湘江边上有一个水上诗会,算是湘水郡城一种年轻才子齐聚一堂的大好日子,你有没有空陪小弟去凑凑热闹?”

下课之后,齐逍遥果然第一时间找上了杨智,并且向他发出了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