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45、诲儿之死,

这时,猛得听得一声断喝:“谁在作乱!”

语气里有着强烈的惶惑、惊恐和不安,但不减威严,众人闻之为之一凛。

殷大人一边带着众人往里走,一边回答:“首辅陈至忠谋反,臣等奉皇上之命诛之,恐有漏泄,故未告众人,在宫禁用兵,请皇上和公主恕罪!”

“陈至忠么?殷大人打狗不看主人?”

“那么请公主自行请罪吧!”殷时获一行已逼近内宫。

“本宫为何要请罪?”那颤抖的声音继续问着。

“祸乱朝纲、挥霍国库、卖官籌爵,陈至忠等难道不是因为斜封官而位至首辅?”

殷时获一边说着,一边指挥身后的禁军往里悄声扑去,那禁军走到近前,猛的一掀纱帐,当那刀架上那华服女子的脖子时,只看到一个宫女身着公主一般的服饰转过身来。

殷时获让一众禁军向后门冲去,寻找能淑公主的下落入。

而认得的人一看这宫女:“诲儿姑姑?”

“是谁?”

“穆王妃的贴身宫女……”

一时间,握刀的禁军有些迟疑。

知道的人又道:“诲儿姑姑从小便是公主的贴身宫女,与她那呱娃弄臣哥哥从小在公主府长大,后来,能淑公主见其伶俐,在穆王回宫后,赐给了穆王妃……”

“难怪模仿能淑公主语气姿态这般不差……”

殷时获一点头,那禁军手起刀落,诲儿顿时断了气。

接着,殷时获带着一众大臣从里间走了出来后便对着厅下众将士下了命令:“尽数搜索能淑公主的子女兄弟亲眷内臣及内外结交之人,见者皆斩之,可提其首级前来领赏,将陈至忠等在天圣桥枭首示众,将其党羽冯承宝、储庆之、蒋融初等逮之押入大牢候审……”

能淑公主当夜逃出宫外,不知所踪。

皇甫麟听闻宫中政变,留下温候循与东夷殊战,自己带着乔跃立即快马启程回京安抚皇甫昀。

半月后,皇甫麟快马回京,将剩下禁军全部投入全城搜索能淑公主之中。

此时兵部左侍郎沈松炼看不下去,劝皇甫麟不要将精力花于此事上自相残杀,东夷眼见即将攻入,不如安抚能淑公主残部,让他们将功抵罪。

皇甫麟对沈松炼没有什么好感,他杀了纪如云虽然有功,但到底是听命于能淑公主,看在用兵之际,也不与他多计较。

一时犹豫,没想到沈松炼便向皇甫昀上书,谓其部下禁军,听说都将赴北抗夷,军心略有不稳,再三请求皇甫昀在禁军临出发前,前往训话安抚。

主动要求开赴北边支援抗夷,是好事。皇甫昀便不待皇甫麟的搜捕禁军回宫,便去了沈松炼的左禁军处。

结果,被沈松炼挟持。

大家方才知道沈松炼确实是能淑公主的人,沈松炼捉了皇甫昀,等皇甫麟闻讯回宫,便要挟皇甫麟放弃对能淑公主的追杀。

听说能淑公主北郊金圣坊养有禁军,号称“金圣军”,皇甫麟判断,皇甫昀既然被控,那么能淑公主很有可能会立即准备入主上圣宫。

于是一面部署兵力,一面假意应承。沈松炼见皇甫麟同意,于是放了皇甫昀,沈松炼即被送往刑部关押。

皇甫麟亲审沈松炼,想知道能淑公主手中到底有多少禁军:“沈大人,本王知你感激能淑公主知遇之恩,因此你强烈要求本王能饶恕能淑公主,即便是挟持了皇上,如今也毫无悔祸之心,念你兢兢业业非为一己私欲,本王并不想与你计较,大理寺会审后,如你立下以戴罪图功之意,本王还是依然可以请求皇上予你以特赦。但现在你必须配合,说出能淑公主到底在哪里?手中有多少禁军?”

能淑公主先行逃出,对沈松炼此行可能身陷囹圄的危险的计划,几乎没有多少思想准备。

最终听闻沈松炼是以皇甫昀答应不再取她能淑公主性命为由所掳,于是念及沈松炼的忠心,便遣人回宫,要求皇甫昀释放沈松炼。

然而皇甫昀所做允诺,显然是在因为沈松炼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因他生命受到威胁而被迫做出的,既然沈松炼已经被抓,皇甫昀与皇甫麟、殷时获等众多臣属商量后,没乱刀砍了他已经不错,怎么可能放他回去。

沈松炼自然明白,坦白说:“能淑公主到了京郊的金圣坊,此时京郊大概有五万‘金圣兵’。”

皇甫昀便吩咐皇甫麟道:“你赶紧调取北郊禁军前去包围金圣坊。”

皇甫麟深思了一下:“北郊禁军人数显然不够,而且都已经被小王调至上圣宫……只能包围吓唬,不能进攻,否则……”

皇甫昀一想:“但是如果放弃京郊,任公主如此分化,一旦东夷大军听闻消息,乘势袭来,不但会导致边防失一,那么我族将永劫不复矣……”

皇甫麟想不动刀枪,想靠谋略来降服沈松炼。

因为跟能淑公主儿子平常交好,偶尔打听的那么一星半点消息的钟四牧,基本也知道些这些北郊禁军“金圣兵”的战斗力,于是赶紧遣人告诉了皇甫麟:“听闻‘金圣兵’多是能淑公主东拼西凑、还没有完全磨合好的草台班子,这些‘金圣兵’跟着能淑公主大多是骗吃骗喝,根本不能抗夷,让北郊禁军去收伏他们,未免浪费;而联合他们,又未免有些失策。”

于是,皇甫昀听从皇甫麟建议,先不打算对京郊方面采取行动。于是商定了“招降为主,打击为辅”的策略。

皇甫麟很清楚,要解决沈松炼的问题,还必须要以家国为重,设法离间能淑公主的草台禁军与沈松炼各部下的关系。

于是他对沈松炼说:“能淑公主手中部份禁军对东夷持亲和姿态,而现在许多袍泽不愿内战而愿联合抗夷,如果禁军先打起来了,东夷乘虚而入,你岂不是千古罪人?”

这样一番分析下来,沈松炼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糊涂:“末将愿在皇上和穆王带领下坚决抗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