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章:节节败退

欧阳安顿好小刀后,便同萧若昀会和,萧若昀从知道这件事情后,便沉默着,他心中也不愿相信,李妃娘娘竟是这般不堪之人,他执意要参与,想必是要当面问个清楚吧。

欧阳带着萧若昀悄悄靠近将军府,果然,墙外被重重包围。欧阳看着阵势感叹:“皇上果然不是吃素的,已将李大将军给控制住了,你们担心什么?”

萧若昀扶着额头:“一言难尽,即便这阵势,如若李将军想逃,这么些人,怎会是他对手,他定是在等待时机,他的边关大军从西边疆回来,届时,正是逼宫之日。”

“西边疆?”欧阳这才发觉,自己小看了萧若昀,“你连大将军从哪里调将都清楚?”

萧若昀挺着胸膛,自豪道:“当然,他毕竟是我舅舅,小时候,可是教了我很多行军打仗的要领,我朝堂内外的局势也常常分析给我听……”

“行了行了,你长话短说。”欧阳不耐烦的挥着手,就夸了两句,这家伙便忍不住摇起尾巴来。

“我朝东部虽是一个大国,人口比我国,少一点,但这个国家很多年前,同我国往来密切,深受我朝文化影响,民风淳朴,不好战,无过多争强好胜之心,我朝派了大量官兵驻守阵地,实则战斗力还不足西疆一半,人多,也只是表面震慑作用而已。西边便不同了,虽人口不多,但民风彪悍,争强好胜,因此,李将军出征,十有八九是去平定西边,正因为西边将领常年追随李将军,情谊深厚,因此他一句话,那些将领便可死心塌地助他上位。东边将士,虽然名义上属李将军管辖,但这等逼宫之事,定需要斟酌再三,可能有一半不愿意助纣为虐。”

听萧若昀这么说,欧阳突然兴奋起来,他急忙嘱咐萧若昀:“你在此处看好了,我去去就回!”

还未等萧若昀答话,欧阳便跑远了。

欧阳回家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父亲,一封给李亦暄。不出两日,欧阳山庄便收到两封来信。

是夜欧阳庄主便按照信中所说,快马加鞭来到东边邻国,这个著称以“礼”治国的“东莘”国,果然,这个国家的战斗力简直就是渣渣,欧阳庄主轻而易举的便闯入了皇宫,见到那个年过半百的一国之君。

国王对于眼前出现的不速之客,十分震惊,张嘴大叫:“来——”欧阳庄主眼疾手快的封住他的声穴,国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惊恐的见着这个朝自己步步逼近的陌生人,害怕极了!

他是谁!想要干什么!!千万别杀我!!

国王的内心崩溃了!

“嘘——”欧阳庄主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别怕,我并不是来杀你的。”

“你是谁?”国王颤抖着问,随后激动起来,他竟然可以出声了!

欧阳庄主笑道:“怎么?你想杀我?”

国王捂着嘴惊恐的摇着头。

欧阳庄主又笑了:“我便长话短说了,今日我前来,是同你讲一件事,并且需要你帮忙演场戏。”

国王心中虽在鄙夷:这便是你求人的样子?但脸上仍旧是顺从的模样:“你说。”

欧阳庄主便将京城的形式说与国王,国王听后心中大喜,说不定可以趁着混乱时期,扩张些疆土。

欧阳庄主将国王的神色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待他说完,眼神犀利的看向国王:“我国君主希望国王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国王沉默了,最终抬头问:“我如果不呢?”

欧阳庄主不着急回答,只是围着国王身边转了一圈,随后好似不经意的说:“不知道您这身体,能接住我几掌呢?”

“你——”国王气急败坏。

欧阳庄主笑着说:“您也别生气,我朝现在发生的事情好似对邻国并无坏处,但您就不想想,如若他逼宫顺利,成功登上帝位,武将治国,争强好胜,想必本国亦无法避免之后的厄运,您真忍心眼睁睁看着如此祥和,日后惨遭战事荼毒?”

国王内心在挣扎。

欧阳庄主继续:“再说,我朝君主并非向您借兵,也无任何过分要求,只是希望您和所有将领配合演场戏罢了。”

欧阳庄主不再说话,他想这个国君虽算不上明君,但绝对是个仁君,这亦是他国与本国之福。

经过短暂的沉默,国王低声问:“怎么配合?”

欧阳庄主大喜,招手让国王附耳过来,将计划详细说与他听,最后看着国王,淡淡说道一句:“还望切记,十里撤百兵。”

国王望着欧阳庄主说道:“你不相信我?”

“我只相信朋友。”

“我们现在是盟友。”国王不满。

“不是我们,是您和我朝君主。而我,不是朝堂之人。”欧阳庄主指正。

国王惊讶:“你不是朝堂之人,为何干涉朝堂之事?”

欧阳庄主无奈的摇着头:“哎,一言难尽……”

欧阳庄主在宫中办完事,日夜兼程赶回山庄,安排李亦暄作下步事情。

李亦暄快马加鞭赶往东边疆域,因为东边邻国这两日蠢蠢欲动,不太安宁。似乎有意骚扰,却无意战争。

当李亦暄穿着一身素服出现在东方一众将领面前时,震惊众人,将领中,不少人认识李亦暄,也知道他是李将军的独生子,此番披麻戴孝,定是李将军故去,如若不是,朝廷怎会排他上前线?

李亦暄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是一个新手,果然,他出现的第一天,敌军便知道李将军去世的消息,当天晚上便派人袭击了李亦暄的阵营,搞得他带着众将领急忙撤营逃跑,而敌军次日,发动整个大军,穷追不舍。

李亦暄带着众人一路西窜,狼狈不堪,众人深觉李亦暄没有领导能力,但此次败仗,需要背锅之人,李亦暄最适合不过了,于是众人也心照不宣的跟着李亦暄往京城方向逃窜,并且李亦暄早早便将情况禀报朝廷,相信,朝廷很快便得知此境况,届时,将所有责任推脱到李亦暄领导不力身上,皇上对他们便不会再过多苛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