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笑着摇头,说道:“朝歌,不要这么说。我认可的只是现今的某些政策,不代表我接受始皇帝的统治。我还是放不下自己心中的目标,算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心坎吧。”
王朝歌安慰张良道:“先生,您为了心中的政治目标,该怎样做就怎样做,我不想让您改变初衷。不过,我想表达一种观点,希望您能认真考虑,并能够接受。”
张良点着头,认真倾听着王朝歌接下来要讲的话。
王朝歌调整了一下自己心情,开口讲道:“民心不可违,民富不可夺。天下初定,人民要的是安定,社会要的是稳定,朝廷要的是繁荣,这些都是民心所向,士族门阀的共同愿望。顺之,则政通人和,国家会逐步走向富强。逆之,则乱象频生,隐患重重,最终酿成政治上的巨变。届时,又是民族的灾难时刻,但也是获得再发展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我的观点是,当矛盾不可调和,战乱再起时,希望先生能从民族大义出发,竭尽所能,尽可能促使战火快速平息,秩序尽快恢复,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整个国家能步入发展的正轨。这是朝歌的心愿,也是对您的肺腑之言。”
张良非常认真的听完王朝歌所说的话,很是感动。
他在与王朝歌交流的过程中,思想上逐渐开阔了。不知不觉间,已从只是一心想要复兴韩国,而延伸到要力求建设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原先,张良眼中心中只有寻回韩国宗室,复兴韩国,这一个念头。
现今,他的眼界提高了,也可以说是胸怀更宽广了。
与中华民族的福祉相比,区区的韩国是多么的渺小。
始皇帝创建的秦朝不是中华民族最好的选择,或是说是前进发展道路上的过渡。
不仅仅是因为故国被灭而起的怨恨,导致张良极度仇视秦朝。
而是,因为当今的秦朝律法太过于严苛了。正如,王朝歌刚才讲过的,争天下时是良方,治天下时就是苦药了。
现在全国推行的秦律,源自诞生于百年前的秦国推行的“商鞅变法”。
在各国争雄时代,秦国的变法图强,奠定了秦国的日益强大。秦律在这个时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形成国家正式律法的“商鞅变法”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改革。
但每一项政策的实施,正确与否,需要实践去检验。那成功与否,则需要结合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进行考量。
一项再好的政策,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那最后就是桎梏社会发展的枷锁。
所以,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革的过程。
想通了这些道理,张良心中的政治目标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那就是,建立一个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大一统的国家。
若要说这个时代要求的标准是什么呢?
概括起来就是,这个国家要给社会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即恢复民生,也就是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扩大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要让百姓吃得上饭,民心才能稳定。灾荒之年,朝廷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以救济百姓,防止民间激变。
再就是,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但不能劳民伤财,要精兵简政,裁撤陈冗,节约民力。
在这一点上,决不能如始皇帝一般,大规模修筑用于抵御游牧部落的军事设施—长城。
若是一般性的国防工程也罢,但举国之力进行的长城建设,则是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浩大的工程无情的压榨民力,长此以往,必是官逼民反的结局。
若要加强国防的同时,节省民力和社会财富的消耗,张良的方法是,可以改为在险要之地增设关隘,在咽喉之地建设屯兵之所,以增强边境地区的防范力量。
此举措,可谓是一举两得之策,而且行之有效。
王朝歌表达的意思也是自己所追求的,为黎民百姓谋福,为江山社稷着想,是张良矢志不渝的理想。
张良看着眼前的英俊少年,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年纪不大的样子,却是睿智聪慧,看问题一针见血,思路也是宽阔而不局限,堪称是少有的人才,后起之秀中的翘楚。
想到这里,张良欣慰而又激动的说道:“朝歌所言,字字真情,句句在理,实也是张某心中所愿。穷其一生,张某一定践行之。”
王朝歌很高兴的看到张良的思路打开了,觉得眼前之人愈发让自己敬重。
此时,张良忽然问道:“朝歌,我同意你的建议,不去韩国故地了,而是选择去楚国故地。那我想问你,对我下一步要去的地方,你有何建议呢?”
王朝歌见张良有此一问,就说道:“先生,那就容朝歌与您好好分析一下吧!”
张良微笑的回应道:“朝歌,请讲,我洗耳恭听。”
于是,王朝歌直言不讳的说道:“我建议,先生去往的地方是,楚地的下邳。”
张良听到这个“下邳”的地名是,心中不禁一懔,他是知道这个地方的特殊性的,但还想听听王朝歌的分析意见,就问道:“朝歌,你为何会选择下邳,说说你的想法吧。”
此时,在一旁有些昏昏欲睡的张良的两个朋友,听到他们说起来即将要去往的地方时,不由得立刻精神起来,纷纷坐直身子,认真听王朝歌和张良的对话。
王朝歌胸有成竹的说道:“既然,先生要我分析一下,那我先来说一说,这个下邳地名的由来吧。”
听王朝歌这么一说,性子略急躁的大力士,有些沉不住气的在一旁插嘴道:“公子,你为何要先从地名讲起啊?这岂不是,放开整题不说,而关注细枝末节,本末倒置吗?”
王朝歌微笑着解释道:“既要说明白问题,就要讲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方才能解释好先生的问题,大力士莫要着急,耐心听我讲述吧。”
大力士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一个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讲明白,真的是让人一知半解的。
于是,大力士不再多话,静静的坐在那里,如学生般准备要听老师讲课了。
王朝歌环视了一下帐篷中的众人,曹谦和郭亮就在自己的身侧坐着,也是殷切的目光注视着自己,他们也想好好听听这要去下邳的原因。
王朝歌目光回到张良的脸上,看到张良微微向自己颔首,以示鼓励,于是就开始畅所欲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