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疑惑的看着王朝歌,问道:“朝歌,你是觉得先生说得不对吗?我怎么听的感觉有道理呢?”
王朝歌转头向张良挤了一下眼睛,张良看到了,微微一笑,知道王朝歌要借机教导不看的见识了。
于是,张良就说道:“我觉得自己说的没有什么问题啊?不看,是不是?”
不看看了一眼张良,点头说道:“是的,先生。我认为你说的有理,否则怎么解释石块会浮在水中呢?”
王朝歌对不看说道:“那你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吧,我洗耳恭听。”
不看想了想,说道:“朝歌,先前你说现在水中有两股力量在'胶着相持'着,其中一个是向下的吸力,一个是向上的浮力,对吗?”
王朝歌点点头,问道:“对此,你有不同的见解?”
不看摇摇头,说道:“没有,我是非常同意你这个说法的。这是唯一能解释石块漂浮在水中的说法,没有克制的力道,就凭石眼中强大的吸力,石块早就不见踪影了。我想就你说的这个道理,来说明一下,为何这个'天池'中会存在克制这个向下吸力的浮力?”
王朝歌看着不看,觉得他非常聪明,是在用脑子思索自己刚才的分析,希望他最后的结论是对的,因为要不是想借机教导不看,王朝歌早就说出自己最后的分析结果了。
既然,不看有独立解开这个“天池”秘密的劲头,自己当然是要鼓励的,这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已知的事物原理,或是已经证明是对的分析成果,来加以
进一步的分析和推断,是能提高自己对所学或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综合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经过不懈的训练来提高的,谁也不是天生的逻辑推理高手。
每一个思维缜密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自己进行有关的思维训练,以保证自己的头脑处于较好的思考状态,保持一定的思维活跃性,使自己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现在,王朝歌对于不看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这样的思维训练。
不看因为久居深山之中,所见即所想,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不会深入思考的,这是孩童的天性使然。
如果是一个在正常环境下,在父母长辈的呵护教导下,正常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孩童时代只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
但不看和他的哥哥们却不是这样的,细说起来,其实是很残酷的现实。
他们在最关键的成长环节,突遭变故,不管是由于事发紧急,还是刻意保护,不论是什么原因或是什么目的,他们的父母都不应该忽然间的不辞而别。
这对于四个心智还不健全的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不听兄弟们天性乐观,父母在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武功修为的学习,自身也具备超出常人的天赋异禀,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存技能。
出于孩子的天性,他们惧怕与陌生人的接触,所以在长达十年的没有父母照顾的时间内,他们刻意与人类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与他们接触以来的观察,他们兄弟四人基本上过的是自给自足的“野人”生活。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现在电视或是网络上的“野外生存”的真人秀栏目,完全是脱离社会的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而这种局面,是人为造成的,脱离与隔绝也不是他们兄弟所故意为之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了大人在身边,他们缺少安全感,兄弟在一起是最安全的,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大而乱的,充满了危险,倒不如自己的这片小天地,来得自然,活得也自在。
因为无知,他们选择封闭自己与外界联系的大门。
因为无知,他们却也保护了自己生活的一方净土。
同样因为封闭,他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也永远的停留在了七八岁的孩童时代。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注定要成为在这芒砀上中的“世外之人”了,生于斯,长于斯,也终老于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保不齐今后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如果再被坏人发现他们,投其所好,加以利用,成为助纣为虐的人也未尝可知。
所以,王朝歌和张良在初步了解了不看他们的情况之后,迅速达成了共识,即不能让他们兄弟这么像野草一样的野蛮成长了,要给他们重打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时时加以教导,促其尽快回归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上来。
而实施这个“改造方案”的突破口就放在不看身上,因为他毕竟是四兄弟中看得最远之人,虽然见多识广这个词放在他身上不太合适。
但看见的事物多了,对于消除他惧怕进入社会的心理障碍还是有帮助的。
王朝歌如果一个人对他们施以这种人格教育的话,确实是有些“工程”浩大,不一定能照顾的过来。
况且,这其中还有一个王朝歌的心结,也可以说是隐忧。
那就是,自己毕竟是穿越而来,既然是这样的,也就不知何时又会穿越到别的时空。
若是如此的话,不听兄弟由王朝歌单独照顾,没有人从旁协助,那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自己的凭空消失,会带给不听他们多大的伤害,这个事情让王朝歌想都不敢想。
可能,会有人对此有疑问。
如果这样,为何不将不听他们兄弟的教导任务,同时交由曹谦、郭亮或是戴金、章泽呢?
他们都是王朝歌身边的骨干得力人员,人品信得过,学识和经验也不错,当不听他们的老师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不是不可以,但王朝歌没有选择这么做,原因呢是一样的,就是他们是自己身边的人,本质上也是穿越来的,本不属于这个时空的,所以跟着自己再行穿越到别的时空是必然的。
王朝歌和他的属下都是能够教导不听兄弟的,是合格的老师,但不是合适的人。
那么,在王朝歌心目中,这个合适的人是谁呢?
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即将与自己结拜的义兄张良了。
放眼望去,即使自己有意前往寻找,今后会见到另外两个人,那他们也不是托付照顾不听兄弟之责的人,他们可以说连合格的老师都不是,就更不可能是合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