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歌从石台上下来,走到院中姜维手植的那棵松柏前,凭吊着曾经叱咤风云的那些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们。
“我刚才在大殿中见过你,想不到你这样的公子哥挺特别的。”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王朝歌回头一看,不禁笑了,说话之人正是自己在大殿中碰到的,要找的那个有些忧伤的少年。此时,他手里提着一个小麻袋,正看着自己。
“我在大殿中也看到过你,你也很特别的。”王朝歌说道。
“哦?我特别在什么地方?”少年问道。
“你先告诉我,你刚才说我挺特别的,所是为何?”王朝歌反问道。
少年很认真地说:“我家住在'武侯祠'附近,每月不固定的我都会到祠里来祭奠缅怀诸葛先生。然后,会在各个院落中捡拾落叶杂物什么的。刚才,我在大门口就看到过你。我发觉你留意的地方,都是旁人不曾关注的地方,或是容易忽略的所在。不像是其他游客,这里景色好,那里古迹多,哪里人气旺就去哪。虽是无意间看到你的神情举止,但凭感觉,我觉得你是在故地重游,似乎是在印证着什么?”
王朝歌心中想,这个看似平常的少年,观察分析能力这么强,看来自己初见他,就觉得他并非普通人的感觉是对的。
王朝歌说道:“你的眼光还是独到的嘛!匆匆一瞥,就能猜出此人的大体心思或是情况,这种分析力,实让小可佩服不已。”
少年说道:“那你说说我特别在哪里吧!我也来听听你的分析是怎样的。”
“你进祠内大殿的时候,神情是忧伤的,常人都是肃穆崇敬之色,说明你对诸葛先生的感情很深厚,神交已久,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世人之情,这是你与众不同之处其一;在殿内跪拜进香,在没有大人带领陪同的情况下,你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丝毫没有慌乱,说明'武侯祠'你是常来的,你不是游客,而是专门来祭拜诸葛先生的,这是你特别之处之二;你的衣衫不华丽,行为举止很有章法,应是受过很好的教育,可知你是官宦富足之家的孩子,但却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朴素之人,此是你特别之处三;独自一人前来,身边无随从小厮,说明你是极有主见之人,也同时表明你有心事不想被旁人知晓,此是你特别之处四。这只是我的猜测,有对或不对的地方,不要介意。”王朝歌逐一说着自己对少年的印象和分析。
少年很是惊异面前的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竟能如此看得懂自己,不禁说道:“你说的居然条条在理,字字见真。我每次来'武侯祠'都是这样的心情,家世也如你所说,现在舅父家游学,确实不想被人知道我时时思念双亲,想早日返回故地。小哥,你是神了。”说着,朝王朝歌竖起大拇指称赞。
两个人如此这样,不由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于是,两个人在旁边廊间的木凳上坐下,聊着天。
少年问道:“小哥,你为何放着热闹人多的地方不去,反而在祠内这处偏僻之所流连呢?”
王朝歌看着眼前的同龄人,直言不讳的说道:“我曾经来过'武侯祠',这里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我预测,将来这里会有一块石碑矗立此处,所以站在这里有些感怀。”
因为实在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王朝歌不愿将自己的穿越时空的事情讲与别人,所以只能如此说了。
“嘿!你可真像我的脾气,我也曾预测'武侯祠'最终会和旁边的'汉昭烈庙'合并一处,因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蜀汉,延祚汉室宗庙,在三国时代建立不世功绩,他们君臣生前在一起肝胆相照,去世后自然应在一起供奉,为后人所敬仰铭记。可我这个想法说出后,却遭到舅父的斥责,说我小小年纪整天胡思乱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怎可君臣的祠庙并在一处享受香火供奉,岂不乱了纲常?为此,家父还修书一封诫勉我,嘱咐我安心功课,少去想那虚无之事,弄得我很是郁闷。”少年对王朝歌抒发着自己的感想。
王朝歌劝慰道:“大人有大人看事情的角度,对事物的考量与我们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是学习成长阶段,有些新奇的想法是正常的。从现在看,是不切实际的的想法,但几十年或更久之后,可能证明就是正确的,是人们都认同的社会普遍道理。”
少年听了,眼中充满了期望,说道:“我多想回到从前的历史中,去看看我们先人祖辈的生活,去亲身聆听他们的教诲。”
王朝歌心想,我现在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真的很享受这种生活与感觉,他很想给这个与自己想法接近的少年讲述一下自己的奇妙时空的穿越之旅。
少年看他在沉思,以为自己的话吓到了他,就说道:“我也只是想想而已,知道说出来,大家都会认为,我是疯了才会有这种想回到过去历史中的念头。我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哦!”
王朝歌被少年的话拉回到现实中,立刻调整了一下心态,说道:“这不是什么胡话啊!我也有过这种类似想法的,只是我还多想了一些,我不光想回到过去,我还想去到未来,看看千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王朝歌的话把少年给惊呆了,他佩服的看着王朝歌,眼前的这个小哥哥说的话,让他十分的震惊,原来在这个世上与自己有奇特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这令他非常高兴,甚至有些激动起来。
少年说道:“小哥,我与你一见如故,真是遇到知己的感觉。我想冒昧的问一下小哥的名讳,不知可讲否?”
王朝歌说道:“这有什么不能讲的,我姓王名朝歌,是鲁郡琅琊人,今年十三岁了。”
少年整理一下衣服,正色道:“我姓杜名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今年也是十三岁。”
少年的这一回答,立时将王朝歌给惊呆在当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站在面前的这个少年竟然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与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合称“李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对我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朝歌按捺住砰砰乱跳的心脏,以尽量平缓的语调问道:“这么巧,我们是同年,那你是哪一个月份的?”
杜甫回道:“我是五月生人,敢问小哥是几月的?”
王朝歌笑道:“那你叫我小哥是对的,我是二月生人,比你略大些。”说到这里,不禁心中乐开了花,自己在唐代的时空里,竟然见到了比自己小的杜甫,真是幸福啊!
“王哥,小弟很高兴今日能与你相识,我舅父家就在左近,不如去坐一下,我们好好说说话。”杜甫邀请王朝歌前往家里做客。
王朝歌当然是乐意了,就对身边的随从讲道:“你去找到我的师父和易叔叔,说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在'武侯祠'的正门等他们会合,快去吧。”为了避免杜甫知道易宏的身份后多心,就故意称呼易宏为易叔叔,而没有习惯性的称呼为“易帮主”。
随从很是聪明,心领神会的答应了一声后,去找帮主了。
杜甫问道:“王哥,你还有师父啊?”
“是啊!我的师父主要教我诗词歌赋,对我可好了,虽是师徒称谓,但实则是像我的兄长一样。”提起李白,王朝歌就满怀感情的说道。
“那你和你的师父到成都来,是看望朋友,还是走亲戚啊?”
“我和师父在四方游历,今日是跟朋友一起游览'武侯祠',按计划明日是去'都江堰',后日是去正在建造施工的'乐山大佛',紧接着去'峨眉山'。”王朝歌说着这两天的日程计划。
杜甫有些神往的说道:“王哥,我们是同年的,你能有此勇气离开家,在四处游学历练,实令小弟佩服。我们待会同回我舅父家时,我要向舅父禀明,我想明日与你同去'都江堰'。实不相瞒,自我按家父要求到舅父家游学,以增长阅历和见识后,迄今有半年了,未曾踏出成都一步。今与王哥一比,着实让我汗颜啊!”
王朝歌说道:“到时,我们一同向你舅父陈说请求。想来你舅父会同意的,如若不同意,我会央求我师父与你说情的,我师父的面子,你舅父一定会给的。”
杜甫不禁诧异的说道:“王哥,你师父是谁?怎会连我舅父都知道,难道你的师父是我朝的名人吗?”
王朝歌得意的说道:“自然是的,我还不是说大话。我要说出师父的名讳,你要惊得跳起来的。”
杜甫撇撇嘴说道:“王哥,你怕是吹牛了,还有什么人物能让我听到他的名字后能惊得跳起来?除非是……”说着,欲言又止,摇摇头,觉得自己都不会相信,会有这种事发生。
王朝歌有些好笑的看着杜甫的样子,说道:“怎么说话说半截呢?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难不成还会吓到我?”
杜甫咬了咬嘴唇,然后说道:“除非王哥的师父是李白,那样的话才会吓得我跳起来。”
王朝歌听杜甫这么一说,不禁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实在撑不住了,就捂着肚子滑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