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庙中,烛火黯淡。
灰褐道袍,仙风道骨的张三丰从李恒手中接过长剑,开始舞剑。
一边舞剑,一边唱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长剑在张三丰这位老人手中仿佛活了过来,一剑挥出,生出一重剑影。
及至最后,张三丰挥出了九重剑影!
李恒矗立原地,精神有些恍惚。他在张三丰身上看到了道韵!
武道一途,无非是讲究功和法。功,指的是内功,能够修出真气内力的叫功。法指的是法门,或者说是武技,剑法,掌法,身法等属于法的范畴。
练法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法,是个小二傻。
功和法连起来是功法,功法皆备,才能在武道一途上走得更远。
有些秘笈饱含修炼真气和武技的关窍,叫做功法。也有些秘笈只是单纯的功,或者单纯的法。
此刻张三丰在授法!
只授了法,没有传功。
李恒精神受到了张三丰身上的道韵影响,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江湖人,三流比拼招式技巧,二流比拼真气内力,一流比拼气势,一流之上已经涉及了意境。比如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的武道真意,葵花宝典大日向阳、天人化生的武道真意,黯然掌黯然的武道真意等等。
如果无法领悟武道真意,那是没办法晋升先天的,就算一本不世功法摆在面前也没办法练成高手。
修炼,首先是悟性灵根,然后才是根骨血气。
遮天里的狠人大帝一介凡身,跟神体,圣体,灵体根本没有可比性。
可是狠人却是一生未尝败绩,开创出不世功,不世法,踏着汩汩血海,皑皑白骨走上了绝巅,一手遮天,横断万古。
可惜,悟性一般是没法直接看出来的。
比如大智若愚的郭靖,多少人看走了眼?
所以,江湖上的门派收徒,首先检查的是根骨血气。所以,李恒在襄阳城向那些小门派拜师,被拒之门外。
李恒知道自己的悟性不弱,不然当年高考语文也不可能考148分了。
但是他对自己的悟性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反正不管什么东西,他都能很快看清其中的本质。
世间万物,只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就很简单,很好理解了。
这玄虚剑法,是一门比独孤九剑更为高深的剑法!
杨过跟张三丰这位震古烁今的武道宗师比起来,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是剑魔独孤求败的剑道五境,那不用说。可惜杨过终其一生也达不到剑魔的高度。他只是在剑魔留下的剑道五境上,用无常剑意弱化出了独孤九剑。
李恒也感受过独孤求败的剑道五境,或许他现在武功低微,剑道五境没有给他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事实上,切身体会了剑道五境,这已经变成了李恒日后在剑道一途上的资粮。
而玄虚剑法,取自道德经的玄牝之门,讲究一个玄之又玄的武道真意。出剑时虚虚实实,虚实相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穷无尽。
或许比不上太极真意,可也是张三丰高屋建瓴所创,也算是一等一的绝世之法了。
看李恒精神恍惚,张三丰不自觉颔首,暗道,“后生可畏!”
其实李恒这种状态,放在仙侠位面或者高武位面,可以称之为悟道。
边上,赵申和张无忌,常遇春等人看得云里雾里,压根就看不懂。
玄虚真意,是张三丰研读道藏,体悟红尘,七十二岁时候所创,传授给了门下二弟子俞莲舟,化为玄虚刀法。
现在,张三丰又将玄虚真意演化为了一门玄虚剑法。
金系武侠位面,只有三人可称宗师,达摩,独孤求败,张三丰。
这个武侠位面最巅峰的时候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女剑阿青一只竹剑破三千越甲。往后是一代不如一代,武学逐渐式微。到了清朝时期,韦小宝撒石灰,下蒙汗药也能横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