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2、义女

陆语儿家的事情,燕晴煦听说过不少。

有些是在外面就打听得到的,比如,陆语儿的生母恭王正妃是先皇后的妹妹,据说与王爷青梅竹马、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三子一女,只可惜王妃福薄去得早,生下小女儿仅仅两三年后就撒手人寰。

还有些隐秘的,比如王妃的死,听陆语儿讲,是为侧妃所害。

语儿和父亲向来关系不佳,溯其根源,就是她怨恨父亲娶侧妃进门,纵那女人害死她的母亲。后来侧妃生下第一个女儿,偏心的父亲还将她孤零零一个人丢到了离家千里的琼素山。

离家时,她还那么年幼。

在燕晴煦的记忆里,陆语儿被送来琼素之时,五岁都还不到,一个不丁点儿大的软糯糯的小娃娃,最该被爹娘兄姊抱在怀里、捧在手心呵护。

那时的燕晴煦也才入琼素一年,对自己的家人积怨深重,见语儿那么小就被送出来学艺,自然而然地认为师妹的家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同时她暗自决定要对这个小妹妹好一点。

陆语儿初初入门,每天都在哭鼻子喊爹爹喊哥哥,可是无论怎么哭怎么喊,他们都没有出现。到后来她就不哭了,小尾巴似的整天跟着大师姐和小师叔:

她们站桩,她也屈着小短腿颤悠悠地站桩;她们练剑,她就用小细胳膊跟着有模有样地比划;她们去后山玩……

只要燕晴煦在场,定会好好牵着陆语儿一起去。不过小师叔嫌弃陆语儿太小碍事,不爱带她玩,总是背着燕晴煦诓得小陆语儿团团转,骗她留在山庄里自己跟自己玩。

光阴一年年过去,她们慢慢长大,陆语儿也逐渐懂事。一提到这个家,陆语儿总是满肚子火气,每每在王府过完年再回到琼素,她必定要和燕晴煦大吐苦水。

苦水听到现在,燕晴煦对于师妹怨怪父亲一事最是理解不过。

同时,她也听师父说,王爷其实一直惦念着语儿,常常往落玉山庄写信询问女儿近况。这又让燕晴煦产生了“师妹会不会错怪了父亲”这样的想法。

今日亲眼见过王爷,他说的话、做的事,再次加深了她由来已久的困惑。

这会儿,王府二公子陆明谦来到燕晴煦的屋子,对她讲了些她从未听过的内情。这些内容让她几乎确认了,师妹确实错怪了王爷。

陆明谦说,他的父王与母妃其实感情甚笃,王府中的正妃之位自他母妃过世就始终悬空。

王爷甚至立过誓,自己的正妻之位仅为一人而留,永不续弦或扶正,这一点,底下姬妾无论怎么闹也没能动摇。如今,王府女眷中份位最高的便是侧妃冯氏。

这冯氏是冯良孝族中的一个子侄,由冯家强塞进王府里。此人有冯家做靠山,本身又有些手段,王妃故去以后,后宅女眷之中再无人可与她抗衡。

府中素有传言,说王妃之死和冯氏有关,此事至今尚无有力佐证,无法下定论。但是,不管王妃是否为冯氏所害,至少她对王妃所出的几个儿女的刻薄是显而易见的。

这刻薄对王妃的三个儿子影响倒是不大。王妃走时,他们中最年长的世子已十几岁,最小的三公子也有七岁,若不想沾染后宅的泥汤,把他们放到军营里散养着便是,妇人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军中。

陆语儿却不同,她是个女儿家,且过于年幼,没法像三个哥哥一样送去军营,只能留在府中。为了看顾女儿周全,王爷曾派去好几个信得过的婆子、婢子照料,还着影卫暗中保护。

然而,就算这样严防死守,也没能防住冯氏暗地里的谋害。在某次陆语儿无故重病以后,王爷彻底意识到,不能让女儿继续留在府里了。

王爷自小生长在后宫,深知后院里那些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在这样的地方,即便陆语儿能平安长大,也难以活得自在喜乐。远离此是非之地,方为保护女儿的最佳途径。

这就是陆语儿小小年纪被送到琼素派的原因。陆明谦说,他们父子四人当时都舍不得让语儿走,此举实属无奈。

刚听陆明谦讲这些,燕晴煦心下奇怪他为何要把这些王府内宅的秘闻私事告诉她。听到最后,她似乎明白他想做什么了。

她求证道:“二公子和我说这些,是想让我劝语儿莫再怨恨王爷?”

陆明谦托着茶杯,对她云淡风轻地一笑,“语儿说你聪慧,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不敢当,二公子才是机敏过人。”燕晴煦无甚感情地吹捧回去。

他也没再和她迂回,叹道:“你既猜得出我的意思,想来语儿平时也没少对你埋怨父王吧。”

燕晴煦没说话。

“这些年我们兄弟几个都劝过她,可她听不进去。语儿视你为长姐,由你来劝,我想兴许会有些用处,不知燕姑娘是否愿意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