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章

功高不可盖主。

卧侧之塌岂容他人酣睡。

君君臣臣。

无数类似于这样的句子都是重新修订出来的过往的史书之中提炼出来的。具体千年之前的王朝之中,到底是否有这样的原则,还是如今的史官在皇帝的授意之下悄然润色之后的,已经不重要了。既然这样的观念已经公开写在了史书之中,那么皇帝陛下的意思便已经很清楚了,没有谁会愚蠢到去触摸这样的底线。

有一个人除外。

丞相凌络轩。

凌丞相是大魏朝廷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似乎是保持着一个臣子对待皇帝应该有的态度,可实际上百官心中都清楚,凌丞相在内心之中对皇上绝没有那么恭谨,而且凌丞相对此也没有刻意地多加掩饰。这似乎很好理解,毕竟在皇帝还未是皇帝的时候,凌丞相便已经随皇帝办下了无数大事。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凌丞相,皇帝也不可能是皇帝,大魏便不可能是大魏,神都仍称为洛阳,可能此时住在街巷中的也不是中原人了。

由此看来,凌丞相与皇帝亲密无间、言谈无忌,似乎是有情可原、有理可循。但朝廷之中还是有一些众生眼中的聪明人,总是在忙完一天的公事之后,扳着手指头数着丞相大人什么时候会阴沟里翻船,最后还是要逃不出皇帝陛下的手掌心。

关于皇帝陛下和丞相大人之间具体是否已有恩怨,他们并不清楚。可是有一点他们心中却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人心对于权力的永远是无休止的。强权者企图永远将权力紧紧握在手中,为此会不惜摧毁弱权者手中的权柄;而弱权者总是希望自己手中的权柄能再大一些、更大一些,并尝试对强权者的手段进行反抗。

这是人之常情,永远无可避免。

想来皇帝陛下和丞相大人也无法例外。

除非他们真的非人。

不过两人就算是闹崩了,想来也不会有很大的动静。毕竟如今已是太平盛世了,不仅百官在看,百姓也在看,原本的佳话变成血色的悲剧,这种事情,大家不会爱看。所以最多也就是丞相大人辞官归乡,用凌家的底蕴与财富过一个安逸的晚年,从此之后,凌家之人或许仍能够登上朝廷的政治舞台,可惜绝不会再有竞逐最高位的资格与底气了。当然,这种事情罗埃天下人的眼中,自然是凌家后人自己不争气,没有继承丞相大人衣钵的缘故,跟皇上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如此一来,空出的丞相之位,接下来该由谁坐上去呢。

聪明人盘算着。

自己能有多大的胜算。

原来思来想去、算来算去,还是为了自己。

天下之事,原是没有什么新鲜的。

皇帝和丞相联手治国,同心协力、励精图治,已经有了二三十年了,从没见出过什么矛盾。一聪明人的推算,就算是发生那些他们猜测中的事情,怎么着也要到皇子长大,被正式立为太子,而后新老政权即将交替之时。皇帝是个看得住大局的人,丞相是步步无错行事稳重的人,这样两个人,本不会有什么意外。

可是人生如戏。

意外总会来的很是突然。

至少在众人的眼中,很是突然。

皇帝陛下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那句话。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在听到那句话之后皆是先惊讶地望向凌络轩,而后迅速地将脑袋低下,不敢抬头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这世上有什么事是比皇帝和丞相掐架更恐怖的吗?

丞相到底是怎么了?中邪了还是失心疯了?

所有人一边冷汗直流一边在心中腹诽。

站得离丞相大人不算远的两个年轻官员情不自禁地看了对方一眼,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便又将头颅垂下。

丞相,你可能将方才的话再重复一遍?朕没有听得太清。

皇帝陛下的声音响了起来。

凌络轩没有抬头。

因为他一直没有低头。

他没有回避皇帝的眼睛,没有在乎周身所谓同僚们的诡异寂静,仍是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回陛下。臣,不同意此时便将衍皇子,立为太子!

中气十足、铿锵有力。

大逆不道?

皇帝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的指节在龙椅把手的龙头处轻轻敲击着,一下一下,仿佛敲在这大殿之中的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沉默,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这一片威仪的地方。无数人甚至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凌络轩并不主动解释。

因为他知道皇帝会问。

为何?

因为衍皇子为皇上您的第一个儿子,此时尚还算是一个婴儿,无法看出其是否有能力接手整个大魏。臣建议皇上,未妨多生几个皇子,等过些年岁,皇子们俱有气象之后,再定太子!

哦?皇上睁开双眼,眼中已看不出任何感彩,轻声道:丞相的意思是,朕这第一位皇子,有可能是个庸才喽?

只听噗通一声,靠后些站着的官员之中,已经有一个一屁股坐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