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章 河东的处境

“重荣不也睡不着么,今夜过来不会只是为瞧瞧咱家吧?”杨复光放下军册。

王重荣转头朝门外看看,见四处无人,这才小心关上门,走到杨复光面前小声说道:“督监可知河东之事?”

杨复光诧异地看了王重荣一眼,点头回道:“自契苾璋发来朔州战报,咱家便猜到郑从谠失位。当时看来,那左金吾卫大将军程举才是个李希烈之流的人物,窦瀚不过是推出来的牌面罢了!只是眼下盐贼猖獗,西京未复,河东之兵又与克用势如水火,这才未轻动。”

“督监有所不知,河东掌权另有其人,只是碍于陛下天威,尚不敢打出旗号而已!”王重荣神秘兮兮地道。

杨复光眼中闪出精光,皱着眉问:“另有其人?”

“乃是陛下钦定反王------李潼,程举只不过是其一仆侍而已!”王重荣小心翼翼地说。

杨复光陡然起身,盯着王重荣问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窦瀚书信在此!”王重荣从怀里掏出木匣,拿出信纸递给他。

杨复光匆匆扫视一遍,然后低头沉思,不久之后才开口道:“晋阳本是大唐龙兴之地,如今天下大乱,再有一李氏宗亲入驻,难不成是顺应天意?”

王重荣没料到堂堂督监居然这么想,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站在一旁发愣好半天,这才问道:“您的意思是,对河东之事听之任之?”

杨复光点点头,表情严肃地道:“天下皆属李氏,只要宗室之人掌控,这大唐便亡不了。至于陛下,同样姓氏,只是字不同罢了。我等只需守住本位,管他作甚?”

杨复光的态度代表了宦官群体对皇帝的态度,宦官只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一个群体,只要皇权不倒,宦官的生存空间便不会变化,至于皇帝本身是谁来做,对他们而言影响不大。

王重荣得知了杨复光的态度,自己便悄悄起身离开,眼下他已经明白了自己日后该怎么对待河东问题,没必要再留下了。

七天之后,李潼得到了王重荣的回信,上边对中山王之事只字不提,只是重点强调,现在盐贼势大,河中军需要将兵力放在西面,至于北面的安全,还需仰仗河东军的帮助。

“呵呵王重荣私心不小呀,敢在杨复光面前玩这套,倘若日后盐贼剿尽,朝堂头一个要杀的便是他!”窦瀚看着回信冷笑。

李潼不知道窦瀚是如何推断的,但按照唐史记载,长安光复后,皇帝挥向藩镇的第一刀确实是冲着王重荣。

“窦公,依您所见,河东今后是向北还是向西?”李潼有些犹豫地问道。

“都不向,殿下若只想做个董卓之流,自可向西,向北争抢州郡。可若想中兴大唐,必然向东!”窦瀚冒出一句。

河朔三镇一直是大唐朝臣心中的钉子,从肃宗开始便想方设法要铲除此祸,如今过了一百多年,河朔三镇没有丝毫变化,反倒是大唐中央直辖的地盘越来越小,小到如今连东南财税之地都开始半独立。

窦瀚作为老臣,对河朔三镇的执念那是刻在骨子里,别说现在李潼控制的是河东,就算左金吾卫远在长安,只要问他,老头依然会选择向东,向东,再向东,直到把幽州以东全部控制,恢复到高宗年间的版图才会罢休。

“如此说来,明年左金吾卫就该攻向义武或是成德军?”李潼再问。

“不,左金吾卫乃河东倚仗,局势不明之前,不可轻动,殿下如今只需等待时机便可!”窦瀚摇头。

时机?眼下便是最好时机,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率军勤王,眼下又逢大败,尚在关中无法归镇,倘若要打,李潼认为自己可以轻易拿下义武军,然后在河北三镇中嵌入颗钉子。

窦瀚仿佛知道李潼的打算,叹口气道:“义武军乃忠君典范,节度使亲入关中勤王,就连河朔三镇都不敢轻动,怕冒天下之大不韪,殿下既然心怀大唐,又如何能做此种不齿之事呢?”

老头的话让李潼有些惭愧,后世争霸游戏玩的太多,从未考虑过什么名声问题,光知道不断吞并周边地盘,然后通关就行。

眼下老窦提醒,他才反应过来,现在可没到晋梁争霸的时候,天下藩镇大部分还是聚集在皇帝周围,以李潼目前的实力来看,敢擅自出兵就是被围殴的场面。

李潼没法子,只能低调做人,先把国民经济建设搞上去才是正理,有钱了还怕打仗么?

人类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存基因,只要有口吃的,哪怕是沙漠里也能诞生出文明。河东经历的战乱太多,突然面对大半年的和平光阴,百姓立马充满活力,即便秋收过后,并州城内依然热闹非凡。

得益于城南养殖场,地里的蚂蚱蛐蛐,蚯蚓小虫,野菜野果全都有了去处,只要能吃的统统卖给官府,现钱结算不拖欠。倘若觉着钱少,还能按十斤虫子换只鸡仔的数量进行易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