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进七月,前朝后宫都进入难得的安宁期,一日朝上,昱帝夸勃王一桩差事办的好,朝臣纷纷应是,昱帝一扫殿内,一个儿子都没见着。
其实往常也只有晋王站在那,秦王不想上朝,禹王有样学样,不喜欢上朝。
昱帝觉得有些不对劲,下朝后让人把秦王叫来,“你最近在做什么?也不见你进宫给你母妃请安。”
“父皇莫要诈我,我可是三天就进宫请一次安,其中母妃要想见我,我也马上进宫来彩衣娱亲。”秦王说,“这不是要成亲了吗?我琢磨着是不是把王府修葺一下,正和工部磨图纸呢。”
“人都说成家立业,你这要成家了,是不是心思也该放到正事上来,还这么傻吃傻玩?”昱帝问。
“我立什么业?”秦王回道,“我的业不是生下来就立好了吗?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做着我的王爷吗?”
昱帝咂舌,“你看勃王,领了差事,做的漂亮,人人夸赞,他这个王爷不比你这个王爷做的好?”
“勃王命苦,早早没了爹,那不得靠自己。”秦王说,“父皇春秋鼎盛,就再纵容纵容儿子吧。”
一番话说得昱帝慈父心起,拍拍秦王的背,曾经在膝头玩闹的孩童如今比他还要高了,生的剑眉星目,长身玉立,看着就心中喜悦,“最多纵容你到大婚,大婚后无论如何也要进朝堂了,有些事不是必须你去做,但是你得会。”
“你得了这么好一个岳父,不要浪费了。”昱帝说。
“对了父皇,眼下我也定亲了,大哥那是不是也得给他选个王妃。”秦王说,柳朗前几日写信给他,让他不经意间在陛下面前提一提安王的亲事,虽然安王平常像隐形一样,但是他到底还好好的活在安王府。
本来是长幼有序,但是秦王当时不是不想成亲嘛,加上被忽略的安王,昱帝干脆说谁先成亲都行,不要讲究次序,所以才有了晋王和禹王的选妃。
安王生母不显,先皇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先皇后原本是想借腹生子,但是宫女怀孕后她也有了身孕,不想宫女生在她前,就给宫女下了药,也是安王命大,还是平安生出来,只是先天带了点腿疾,两边腿不一样长,先皇后害人终害己,被宫女吓的早产,一尸两命。
这事不光彩,昱帝捂住所有人的嘴不让说,宫女也被赐死,只大皇子既然已经活下来,昱帝也干不出杀子的事,让一个低阶妃嫔养着,后来心爱的娄贵妃生下秦王,昱帝心中只把他当做自己的长子,日常会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大儿子。
“安王?”
“大哥只是有腿疾,又不耽误娶妻生子。”秦王说,“大哥的孩子若健健康康的,父皇不也了了一桩遗憾。”
“朕不是没想过,但是他的王妃不好找。”昱帝说,虽说是皇子,跟透明人一样,谁愿意自己的宝贝女儿嫁进去当透明王妃,可是他毕竟是皇子,若是王妃家世太差,昱帝也不愿意。
“这就是父皇该烦恼的事了。”秦王说,“京中佳丽甚多,总有合适的。”
“慢着,既然你提起此事,你就跑一趟安王府,你问问他,想要找什么样的?”昱帝说,“就算他不知道,你把他弄出来,朕替他办个宴,朕一时都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
“父皇——”秦王拖长了音,表示不情愿,“儿臣很忙的。”
“快去。”昱帝板着脸说,“安王没定下来,你的婚事也往后延吧。”
“儿臣马上就去,定不辱命。”秦王利落了行礼告辞。
昱帝看着他的背影笑,“猴儿。”
笑完又拧眉,朝堂上没自己的儿子也不像样啊,他摆手,起驾妙音殿。
淑妃听闻陛下来了,忙到大门口迎接,昱帝叫起她,托着她的手,“几日不见,淑妃怎么消瘦如此?”
哪里是几日不见,晋王闭门思过后,就没见过陛下,这算起来都有小两月了,但是淑妃面上不显,只是温柔笑道,“臣妾有些苦夏,也是老毛病了,等秋天了就好。”
“是真苦夏,还是担忧儿子才日渐消瘦。”昱帝问。
淑妃面露忧愁又适当好处的扬唇,“晋王做错了事,陛下罚他是爱他,臣妾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你知道晋王犯的什么错吗?”
淑妃摇头,“消息都是纷乱杂陈,但是臣妾没地方去验证,干脆全当假的处理。”
“朕一直以为晋王是个勤勉好学的好孩子,但是他竟然拿别人代笔的功课做自己的功课,还让别人知道了,朕跟着一起丢人。”昱帝说。
“怎么会?”淑妃捂唇惊讶道,“难道宋先生看不出来?”
“臣妾从未听宋先生说起过。”
“宋志云看出来了,他也提醒了,但是晋王不听,宋志云担心晚节不保,自己来请辞,朕才知道的。”昱帝说。
“怎么会这样?”淑妃气道,“晋王也不用考科举,也不用扬文名,宋先生教导他,只要教他明事理,这般弄虚作假,宋先生该早些禀告上来才是,晋王不知道其中利害,宋先生也不知道吗?”
“陛下可知晋王是从何时开始找人代笔?”
“要是从前就有,宋先生之前不说,到这时偏偏又说,可是有其他人知道了,他才担心自己的名声,若是旁人不知道,他乐的替晋王隐藏?”
淑妃一连串的话让昱帝陷入沉思,“宋志云已经辞官还乡,朕倒是忘了问是从何时开始?你这么说他确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晋王请人代笔,这事是他做错了,但若是他第一次这么做时,就有人告诉他不该这么做,他也不会这么做。”
“也有先生惫懒之过。”淑妃说。
昱帝点头,“不过宋志云已经回乡,朕不好再去问他的责,这也是朕和你的教训,孩子不能教给先生就不管了,还是要问问的。”
秦王的先生请辞,秦王不再读书开始,你就不管不问了,当初秦王读书时,每天学什么内容都是你亲自定的,在你心里三个皇子捏在一切都比不上秦王一个人。淑妃心里愤恨,面上还要应是。
“晋王的王妃也早些选定吧,你再给他安排几个侍妾,年轻气盛,家里没有,总要去外面找的。”昱帝说,“晋王府的长吏管家不太聪明,不会应事,朕给他换一批。”
“臣妾替晋王谢陛下圣恩。”淑妃说。等昱帝走后,她让人去晋王府传信,陛下心软了,让晋王写几封知错的折子上去,就能解除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