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章 作死的良机!

厍狄娜扎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她目光闪动,立马说道:依我看,这是一个极佳的方案。而且有一个极重要的天时地利人和之机可以促成此事。东突厥可汗,我的叔父阿史那伏念,眼下正在长安城,阿史那伏念就极是喜爱郁金香,前些日子为了购买郁金香耗费千两黄金。阿史那伏念虽然身在长安,但他仍然是东突厥可汗,威望很高,有号令族人的能力,可以通过阿史那伏念促成大唐与东突厥的酒马互市。

阿史那伏念是东突厥著名的可汗颉利可汗的侄子。

颉利可汗就是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初登皇位时领兵进逼到长安渭水河畔,引起唐朝震恐的那位。

两年前,东突厥大规模反叛,阿史那伏念被立为可汗。

今年年头,阿史那伏念被裴行俭击败,被擒入长安。

阿史那伏念有颉利可汗侄子的光环加成,加上自身能力和品德都不错,所以在东突厥族内威望很高,尽管身在大唐,仍然能够号令东突厥。

厍狄娜扎想了想,又说道:只要有我叔父的同意,大唐与东突厥部的酒马互市将水到渠成。娜扎愿出面与我叔父沟通,力争让叔父出面主导此事。

说着,厍狄娜扎叹息一声,说道:我的族人与大唐连年战火不断,我一直觉得双方建立贸易关系是消弭干戈最好的方式,我曾与天后几次提出过这个意见,但是天后并不采纳。我理解天后的顾虑,双方相互攻伐已经成为习惯,要建立贸易桥梁殊为不易。此次如果能够通过酒马互市搭建贸易桥梁,让大唐和突厥能够通过做生意各取所需,相互沟通,这或许能够扭转双方连年相互流血攻伐的状况,这着实是善莫大焉。

厍狄娜扎语气真诚。

她身为突厥族公主,看着突厥与大唐连年战火不断,她着实是十分难过。

她身为大唐天后御前首席女官,她一直试图改变这个局面,但是感到非常困难。

所以她听到酒马互市之策,不禁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或许能够借这个机会打开双方商贸往来的局面。

李令月听着厍狄娜扎的一席话,她也颇为感动,说道:建立贸易关系的确是消弭战火的好法子。

李令月又看向薛绍,说道:眼下可能有一个困难,用以和突厥人贸易的郁金香数量巨大,而且郁金香造价不菲。户部是没钱办这个事情的,这个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薛绍表面上不动声色,他整理一系列信息,心中正飞速地盘算。

这或许、可能、ybe、貌似是一个作死的良机啊!

厍狄娜扎想要通过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促成酒马互市,这大概率是能够办成的。

因为阿史那伏念不会拒绝这个贸易往来的要求,毕竟郁金香的确是东突厥族人、尤其是东突厥贵族的刚需。

但问题是,按照历史记载,阿史那伏念两个月后就会被李治下旨杀掉。

谁主导杀他的呢?

裴炎。

是裴炎力主,促使李治下旨处死阿史那伏念。

阿史那伏念死得很冤。

阿史那伏念之所以降服于唐朝,而且进入长安当人质,主要是因为信任裴行俭。

去年他被裴行俭不断攻伐进逼,最终裴行俭与他达成和解协议:阿史那伏念投降,进长安当人质,成为双方和平的保证,双方消弭干戈,裴行俭则保证阿史那伏念不死。

裴行俭是费尽心力想要建立和平。

但是在裴炎的极力推动下,李治还是杀了阿史那伏念。

唐高宗对归降者不加宽容,反而杀害,这对东突厥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导致后续东突厥不断叛乱,北境战火不断。

所以目前大唐与东突厥之间和平的、貌似有机会建立贸易关系的局面只是暂时的。

随着两个月后阿史那伏念被杀,大唐与东突厥又会重燃战火,什么贸易桥梁都会灰飞烟灭。

薛绍知道后面的历史,所以他知道,厍狄娜扎关于建立大唐与东突厥之间的贸易关系的设想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实际上按照历史的轨迹不会实现。

而且眼下薛绍身在大唐,亲历这个时代,他看到眼下大唐朝廷的状况,他更加理解为何阿史那伏念会被杀。

实际上,阿史那伏念被杀是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尖锐派系斗争爆发的结果。

裴炎是文官集团领袖,他力主杀阿史那伏念,保持对东突厥的武力高压,是鹰派。

裴行俭是武官集团领袖,他力主保阿史那伏念,建立和平关系,是鸽派。

这场斗争最终是文官集团赢了。

这中间想必还有李治试图打压裴行俭的因素。

因为裴行俭的威望太高,势力太强,乃至能够收降敌国的可汗,这实在是强大得过分,让李治不能忍受。

所以李治选择支持裴炎的意见,杀阿史那伏念,借此打压裴行俭。

打压的结果是,裴行俭因为阿史那伏念被杀,心灰意冷,从此称病不出,不理朝政,退出江湖,并在第二年病死。

因此在这一场最关键的斗争中,裴炎彻底赢了裴行俭,让裴行俭隐退身死。

所以阿史那伏念被杀,是大唐朝政派系斗争、权力争夺的结果。

就现实情况看,裴炎要斗裴行俭,李治要打压裴行俭,阿史那伏念被杀,裴行俭败退隐居身死,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所以,眼下只有薛绍确定地知道,两个月后阿史那伏念会被杀,大唐和东突厥会彻底翻脸。